首页 >> 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 三根绿枝

三根绿枝


  从前有个隐士,居住在山脚下的一片森林里,成天在祈祷和行善中度时光。为了敬奉上帝,每天晚上他都要扛两担水上山。山上风紧,非常缺水,即使是那些怕人的野鸟也会在空中盘旋,用它们那锐利的眼睛来寻找饮料,众动物和植物由此而得到了滋补和浇灌。由于这隐士是那样的虔诚,上帝的一个天使现身了,每天跟这隐士上山去,数着他的步子,等他完工后,天使便给他东西吃,好像那旧时的预言家按上帝的旨意由乌鸦来供食一样。这隐士始终是那样的虔诚,最后他年老了。一次他远远地瞧见了一个可怜的罪犯被带上绞架,只听他喃喃自语道:“那人是罪有应得!”就在那天晚上,当他担水上山时,经常伴随他的天使不见了,后来也没给他送来食物。他害怕了,连忙反省自己,心想自己准是犯了罪,触奴了上帝,但左思右想都不知道那儿犯了罪。于是他不吃不喝,躺在地上,日夜祈祷。一天,他又在森林里悲痛地哭泣,他听到了一只小鸟在尽情的歌唱,声音是那样的甜美,他的心情顿时更加忧伤了,说:“瞧你唱得多高兴,上帝没有生你的气,唉!你要是能告诉我我怎么得罪了他,我也好赎罪,那样我的心才会快活起来。”只听鸟儿发话了,“你做了不义之事,你诅咒了一个被带上绞架的罪犯,因此上帝动怒了,只有他才有裁判权啊!不过只要你悔罪改过,上帝会饶恕你的。”这时天使又出现在他身边,手拿一根干树枝,说:“你应该带着这根树枝,直到上面发出三颗绿色的新芽来;不过晚上睡觉时,你得把它放在枕头下。你还得挨家挨户地去讨你的面包,不能在同一所屋子里留宿超过一夜。这就是上帝对你的惩罚。”
  隐士接过了树枝,回到了他久别的尘世。他吃的喝的只是人家门口得到的施舍。但是许多人家都不理他的乞讨,有些人家干脆不开门,因而他有时连一点面包也得不到。有一天,他又挨家挨户去乞讨,可从早到晚没有一家给过他东西,没有一户愿意留他过夜,最后他走进了一片森林,发现了一个人造的洞,洞内正坐着个老婆婆。于是他说:“好心的老婆婆,让我在您家住一晚吧!”只听老人回答:“不行,既使我愿意我也不敢,我有三个儿子,他们又野蛮又狠毒,他们现在出去抢劫去了,等他们回来发现你在这儿,我们俩就完了。”隐士说:“让我留下来吧!他们不致于害你和我的。”老婆婆菩萨心肠,被他说动了心。进去后隐士就在楼梯下躺下了,头下枕着这树枝。老人见此情形就问他原因,他告诉了她自己为悔罪得带着这根树枝四处流浪,晚上还要拿它做枕头,并说曾见到一个可怜的罪犯被带上绞架,自己却说他是罪有应得,于是触怒了上帝。老人听完就哭了起来,只听她说:“如果上帝仅为说错一句话就惩罚你,那我那些儿子在接受上帝审判时,又该是什么下场呢?”
  半夜了,强盗大吵大嚷着回家了。他们点上了火,洞内立刻明亮了,他们正巧发现楼梯下躺着个人,便勃然大怒,冲着他们的母亲嚷嚷:“这家伙是谁?我们不是禁止收留任何人吗?”只听母亲说:“别动他,他是个可怜的人,正在赎他的罪呢!”强盗们齐声问:“他干了什么啦?”“老家伙,”他们吼道,“给我们讲讲你的罪过。”于是老人爬了起来,原原本本告诉了他们自己怎样因一句话而触怒了上帝,现在他又得怎样来悔罪。他的这番话可把强盗们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对自己干过的一切感到了害怕,开始仔细反省,诚心悔悟,决心改过。隐士使这三个人悔悟后,又回到楼梯下躺下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他已经死了,就在他头下枕着的干枝上,高高地长出了三根绿色的嫩枝。原来上帝又发了慈悲,把他收上了天堂。

猜你喜欢:

  •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释义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
  • 出处: 《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
  •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
  •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仕啾撸
  • 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 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 ”就
  •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
  •     隆冬,积雪覆盖大地,一个贫苦的小男孩不得不出门,滑着雪橇去拾柴.拣到柴,把它们捆起来后,小男孩多么希望
  • 出处:《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听过 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晋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释
  •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 出处 《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
  •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
  • 出处 元曲选·李寿卿《伍员 * 》 若不是华建来说就里,白破了这厮谎,险些儿被赚入天罗地网。 释义 “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
  •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 释义:“窍”通气的窟跃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
  •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
  •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 也。”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
  •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
  • 解释: 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大海,桑田:农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 * ,发现原来是自己
  •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
  •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
  •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故事大全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