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十三维哭殷遥原文
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游道虽未深,举世莫能贤。
筮仕苦贫贱,为客少田园。
膏腴不可求,乃在许西偏。
四邻尽桑柘,咫尺开墙垣。
内艰未及虞,形影随化迁。
茅茨俯苫盖,双殡两楹间。
时闻孤女号,迥出陌与阡。
慈乌乱飞鸣,猛兽亦以跧。
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
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
太阳蔽空虚,雨雪浮苍山。
迢递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处顺与安时,及此乃空言。
诗词问答
问:同王十三维哭殷遥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问:同王十三维哭殷遥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同王十三维哭殷遥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储光羲的名句有哪些?答:储光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38_9
参考注释
生理
(1) 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生理特征
(2) 生存的希望
此去万无生理
(3) 生计
长大成人,各务生理
(4) 活计;职业
你会做些什么生理
(5) 生意;买卖
生理比前日盛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中年
(1) 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中期
游道
游车与道车。皆古天子御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驰游道而脩降兮,騖遗雾而远逝。” 张守节 正义:“游,游车也。道,道车也。”
(1).犹行道。《汉书·杨恽传》:“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説以忘罪。”
(2).交游。《史记·陈丞相世家》:“ 平 既娶 张 氏女,齎用益饶,游道日广。”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游道既广,造诣日深。”
交游的事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游道虽广,交义为长;得在可久,失在轻絶。”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能贤
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左传·隐公三年》:“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学也,岂曰能贤。” 唐 钱珝 《为徐相公让加食邑表》:“臣某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文武应天,忧勤厚国,旁求翊赞,慎择能贤,如臣之才,焉可执政?”
筮仕
(1).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左传·闵公元年》:“初, 毕万 筮仕於 晋 ,遇屯之比。”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端详筮仕蓍,磨拭穿杨鏃。” 苏仲翔 注:“筮仕,卜作官的命运。”
(2).指初出做官。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因思筮仕来,倐忽过十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长子甲,筮仕南服,三年无耗。” 何垠 注:“初官曰筮仕。”
贫贱
穷困又没有社会地位
贫贱有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田园
(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膏腴
肥沃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
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土地》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乃在
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西偏
(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2).西侧。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 《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墙垣
短墙
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内艰
旧时遭母丧称“内艰”。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君年十一,丁内艰。”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公丁内艰,服除,主管内外宗室财用。”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鸣盛》:“寻丁内艰归,遂不復出。”
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随化
顺应时势。《管子·宙合》:“所贤美於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 明 刘基 《吊诸葛武侯赋》:“委厥躯以随化兮,亦哲人之所戚。”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苫盖
遮盖
院里到处是垃圾,食堂里有不少苍蝇,吃剩的饭菜都不苫盖
两楹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 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2).《礼记·檀弓上》:“ 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北史·薛辩传》:“ 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孤女
没有了父母的女孩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耸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诗:“ 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 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子阳 诗奇句清拔, 谢朓 常嗟颂之。 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
(3).高出;超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刘长卿 体物情深,工於铸意,其胜处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陈鳣 《对策》卷五:“今观 蕡 ( 唐 刘蕡 )策,力攻藩镇之强,痛斥阉寺之祸,劲气直节,凛凛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慈乌
(1).乌鸦的一种。相传此鸟能反哺其母,故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鲁僖公》:“仁鸟,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阿英 《花鸟争奇》:“慈乌反哺,有母子爱。”
(2).指慈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得翁》:“奴便与繫书胡雁,怎教駙马不报慈乌?”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病榻慈乌号欲絶,覆巢鷇鸟慟无依。”
乱飞
(1) 在空中无秩序地飞过或顺风而行
* 向四面八方乱飞
(2) 不定地从一地方移到另一地方
在院子里到处乱飞的小鸟
猛兽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静念
(1).沉思默念。《陈书·宣帝纪》:“兴言静念,夕惕怀抱。” 唐 聂夷中 《过比干墓》诗:“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清 厉鹗 《雪晴》诗:“苕颖行有时,静念造物恩。”
(2).使思想感情宁静、澄净。《云笈七籤》卷三六:“忌见一切生血物,宜斋戒静念。”
无生篇
指佛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散以象外之説,畅以无生之篇。” 李善 注:“无生,谓释典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佛经》:“《山堂肆考》:无生篇,释典也。”
哀乐
用于丧葬或追悼的悲哀乐曲
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泫然
水滴落的样子
听了这个悲痛的消息,她不禁泫然泪下
太阳
(1) 地球等行星围绕它公转的恒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径为 1.4×10 6 公里的气体球,其内部深处热核反应把氢聚变为氦而释放出能量
太阳升
太阳落
(2)
(3) 经外穴名
(4) 即颞颥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苍山
青山。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迢递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灵榇
灵柩
处顺
顺应变化;顺从自然。《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摄生贵处顺,将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
安时
(1).安于时运。 宋 刘炎 《迩言》:“人在尘笼,不顺性命,与安时俟命者,何独不然。”参见“ 安时处顺 ”。
(2).安定时势。《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希护国之金言,望安时之玉偈。”
空言
(1).谓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晋 卢谌 《览古》诗:“ 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託诸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