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百科介绍
拼音:huáng zì yuán
简介
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生平
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不仅有良田万顷,更藏得四壁图书。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黄自元自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少小就名满乡里。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遗憾的是,虽其书法屡有变更,却不能独辟蹊径,难得当代书林见赏。 不久,同治帝母亲病逝,经人推荐,黄自元奉诏进宫为同治帝生母书写《神道碑》,他跪地悬腕写来,其字秀雅美观,工整亭匀,深得同治皇帝的赏识,当即赐以“字圣”称号。自此名声大振,他的字,效仿者不计其数,一时蔚然成风,渐至成为了社会上的通用字范,成为了书生们考取功名的书法标准。他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以及他书写的《正气歌》、《间架结构九
黄自元书法
作品

评价
黄自元的书法诸体皆能,各种体式的作品都有流传,存世最多影响最广的当属行书和楷书。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兼及很强的实用功能,其风格特点和审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的帖学传统。其行草书表现得尤为明显,看得出其书法艺术的取法渊源和传承脉络。 他学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学王献之的《十七帖》、《鸭头丸帖》等,在结字上中宫紧缩,不偏不倚,较之前人更为整肃,在用笔上虽缺少变化,但讲究笔笔中锋,神完气足,用墨则体现出清代人普遍存在的笔酣墨饱的遗风。 黄自元一生致力研究且成就最高的,还是他那被人贬为“馆阁体”的黄氏楷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历朝历代,书法大家层出不穷,然而在楷书一途能成大气者并不多。屈指数来,晋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唐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颜真卿、柳公权、李邕等大师;宋代有苏东坡;元有赵孟頫;明代往后,擅小楷的高人不少,诸如王宠、文征明等,然而以中楷、大楷名世者确乎仅黄自元一人而已。 在书法一途,楷书法度森严,其规整的结字和用笔缺少随意性和流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书家个性的表现和感情的抒发,缩小了书法家创造自我的空间。所以,写楷书最难突破前人窠臼,最难成就一家面目。 正因为上述原因,很多书家仅把楷书作为入门的基础,因为畏难而不再深究,及至当今整个书坛,在篆、隶、行、草各种书体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唯独楷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几百年里再没有出现一个大家。 在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我以为,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那些大师们相比,黄自元的楷书尽管有个人风格和面目不鲜明,得整肃而失灵动,多法度而少情趣的种种问题,但其能自成一派,受皇家垂爱,得大众欢迎,同化一朝一代的审美趣味,引领一代书风,那也绝对是功德千秋的事。哪怕有人贬其为“馆阁体”,然而“馆阁体”也是独立一体,在书法史上自当有其重要的位置。就此一项,就当是一代大家。 在清代,康南海因为在政治上不得志,于是转而作起了书学研究,他摆出一种批判传统的架势,与包世臣等人一起领头崇碑贬帖,对二王开创的帖学,特别是唐代书法不屑一顾。在他们的鼓动下,世人一致放弃优良的帖学传统,改弦易辙转而取法金石碑版,取法民间书法。清光绪几十年,效法金石碑版之风正是甚嚣尘上的时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黄自元帖学一路的书法不被那些写金石碑版者看好是很自然的事,这些人贬损其书,将其斥之为“馆阁体”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离开时代这个大前提,更不能离开做人这个原则,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再来观察评判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才能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 历史的评价黄自元的书法,在艺术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实用,这当然是时代的要求所致,甚至是政治的要求所致,所以说,“馆阁体”和“八股文”都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要求和政治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然而他的实用书法,并非是“匠气”的写字,因为其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黄自元所处的时期正好是金石碑版书法泛滥,正统书法与民间书法抗争的历史时期。所谓金石碑版书法也就是舍弃经典、崇尚民间碑版的书法。就书法而言,当时这种书法体式一但形成风气,必然走向极端,贻误后学。黄自元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他认识到了这一层,并且在为扭转当时所谓金石碑版书法泛滥的社会局势,引导社会回归到规范尚法的帖学传统书路上来下足了功夫,他为此而编著《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可谓是呕心沥血。 当然,黄自元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让人评头品足的几本楷书字帖,原本就是字范,是课徒的蒙本,是写字教材。说白了,他当时并非把它当作艺术作品在写,其实用价值在前,艺术价值自然退而居其次了。说其艺术性不强虽然千真万确,但就此以偏概全认定他的书法全貌也就如此的话,那自然有失公允。 笔者认为,无论是继承传统的书家,还是创造型的个性鲜明的书家,其作品都有流传、欣赏、研究的价值,有其功绩和历史意义。个人风貌明显,能开宗立派者,影响当然更为深远,意义也更加重大。黄自元是前者,是一个典型的继承传统的书法家,单凭他对《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总结与传播,加上在楷书创作上的成就,他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就将永载史册。 宋代吴琚学米芾南宫惟妙惟肖,但不能自出机杼,独成一格,所以在书史上地位不高。黄自元学欧阳询楷书能乱其真,然而也挣不脱欧字的习气和程式。其成就或许本该和吴琚相伯仲,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影响,他的艺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他在行草书创作上的成就,特别是他总结出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对于书法理论的贡献都比吴琚之流要高出许多许多。 所以,说他是晚清时期中国书坛何绍基之后第一人当不为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如:黄自元百科书法,即可方便查询
资源下载
- 元赵孟頫小楷《抚州永安院僧堂记》下载_5.3M
- 【高清】明文徵明行草《悟阳子诗叙》全卷下载_523M
- 【jpg】清汪士慎《墨梅图》卷下载_7.9M
- 【jpg高清】元赵孟頫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单字版下载_95M
- 【高清】王铎行书《临禇摹兰亭》全卷下载_1.7G
- 【jpg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下载_8M
- 【高清】明文徵明行书《千字文》全卷下载_653M
- 【tif高清】欧阳询摹《定武本兰亭序》宋拓本下载_377M
- 【高清】北宋米芾《梁简文帝梅花赋》全卷下载_1.4G
- 【jpg】启功草书《千字文》下载_17.9M
- 【pdf高清】清 王祖眘编《醉爱居西厢百咏印赏》下载_34.5M
- 【jpg】颜真卿书法作品集打包下载_1.46G
- 【高清jpg】元 赵孟頫行书《真草千字文》下载_286M
- 【tif】隋代楷书《苏慈墓志》拓本下载_826M
- 【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1.6G下载
- 【jpg高清】东汉《礼器碑》明拓本下载_72M
书法欣赏
- 张瑞图《行书五绝诗》轴
- 陈恭尹隶书《祝龙翁七言诗》
- 谢无量行书《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
- 康里巎巎行书题周朗《杜秋娘图卷》
- 倪元璐行楷《秋窗月堕七言诗句立轴》
- 傅莲苏《行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 孙抃楷书《名藩帖》
- 邝露《草书贾至七绝诗轴》
- 黄道周小楷《后死吟等三十首诗卷》
- 董其昌行书《苏轼和子由论书》
- 邓石如《四体书册》
- 王世贞·跋柳公权《兰亭诗》
- 杨法篆书《五言诗轴》
- 篆刻印章的习作与创作
- 伊秉绶隶书《巍峨拔嵩岳五言联》
- 刘炳森隶书《千字文》
- 王献之行草《豹奴帖》
- 褚遂良摹《兰亭序》明陈鉴本
- 颜真卿楷书《郭家庙碑》
- 伊秉绶隶书《缵戎祖考横额》
- 姜宸英行草《柳氏叙训一则》
-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 陆俨少行书《秀句惊人时戛玉七言联》
- 来楚生隶书《养成准备七言联》
书法推荐
- {$zd_sf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