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东(Dōng 东)姓源出有四:
1、出自舜有七友东不訾之后为东氏。据《集韵》载,舜帝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一作东不识)、秦不虚、灵甫。《尸子》云:“舜士友有东不识,《广韵》作东不訾。”东不訾的后代,有的就用“东”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东姓。
2、出自风姓,太昊伏羲之后有改姓东氏。据《路史》载,伏羲氏之后东蒙氏之后人有居于东方者,以居地为氏,后改东氏。
3、汉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等复姓,后有改东氏者。
东姓始祖:东不訾。据《通志·氏族略》上说,东氏是舜七友东不訾的后代,望出平原。而《姓氏考略》上说东氏是伏羲之后,望出平原。另《尸子》上记载:“伏羲之后,舜七友有东不訾。”由此看来,东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推算起来,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东氏后人奉东不訾为东姓的始祖。
4、据《东野志》记载:复姓东野来源于商朝,始祖是周公旦,即周公。周公的第三个儿子叫渔,封地东鲁(即现在的山东)的东野(即现在的曲阜),渔有一子,就以东野为姓,叫东野田。当时,就在曲阜修建了较为宏伟的周公庙,由于渔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就经常登上周公庙前的一块巨石向都城凝望,这块石头就被称为“往父石”。春秋战国时期,在鲁国朝中的东野一姓的官员被奸臣所陷,500余门被灭,只有老大携家谱逃往东瀛,改姓为“东”,隐名改姓直至鲁国灭亡许多年,后代才携家谱迁往晋(现在的山西);因各种原因,后代又分散到各地;其中一支携《东野志》落户到河南寝丘(现在的河南省沈丘县),一直以“东”为姓,繁衍生息与此。
二、迁徙分布
(缺)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伏羲氏为东方部族的首领,而他的部落的发展最为迅速,生产方式最先进,伏羲的部落在华夏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绩,他的后代中就以东为姓,借以纪念他在东方部落的贡献。而在先帝舜时,他有七友,其中之一名为东不识(或东不訾),他的后代都用东为姓。
三、历史名人
东 郊:明朝官御史,巡按应天,行部过常州,会武宗南巡,时遇江彬纵其党,横行州郡。推官张曰韬上书于东郊,东郊命登己舟,在危急时救护了明武宗。
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时,遇红巾军作乱,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时,他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在他忠勇的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堂号
友舜堂:古时东不识是舜的朋友。
玉林堂:明代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4子,3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东姓宗祠通用对联】
〖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关中华胄;
明代玉林。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巩昌人东良会,以总管守商州,红巾军起义时,命他两个儿子携家出逃,一个居华州,一个居朝邑。后来,两地的后代繁衍兴盛,成为关中大族。下联典指明代人东升,博学能文,为官多有惠政。四个儿子有三个中进士,人称“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虞廷宾友;
汉室中郎。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姓的始祖东不识,传说中的虞舜七友之一东不识(一作东不訾)。《战国策齐策四》:“尧有九佐,舜有七友(七个友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虚、灵甫)。”下联典指汉代泾州人东富,官中郎将。
东(Dōng 东)姓源出有四:
1、出自舜有七友东不訾之后为东氏。据《集韵》载,舜帝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一作东不识)、秦不虚、灵甫。《尸子》云:“舜士友有东不识,《广韵》作东不訾。”东不訾的后代,有的就用“东”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东姓。
2、出自风姓,太昊伏羲之后有改姓东氏。据《路史》载,伏羲氏之后东蒙氏之后人有居于东方者,以居地为氏,后改东氏。
3、汉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等复姓,后有改东氏者。
东姓始祖:东不訾。据《通志·氏族略》上说,东氏是舜七友东不訾的后代,望出平原。而《姓氏考略》上说东氏是伏羲之后,望出平原。另《尸子》上记载:“伏羲之后,舜七友有东不訾。”由此看来,东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推算起来,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东氏后人奉东不訾为东姓的始祖。
4、据《东野志》记载:复姓东野来源于商朝,始祖是周公旦,即周公。周公的第三个儿子叫渔,封地东鲁(即现在的山东)的东野(即现在的曲阜),渔有一子,就以东野为姓,叫东野田。当时,就在曲阜修建了较为宏伟的周公庙,由于渔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就经常登上周公庙前的一块巨石向都城凝望,这块石头就被称为“往父石”。春秋战国时期,在鲁国朝中的东野一姓的官员被奸臣所陷,500余门被灭,只有老大携家谱逃往东瀛,改姓为“东”,隐名改姓直至鲁国灭亡许多年,后代才携家谱迁往晋(现在的山西);因各种原因,后代又分散到各地;其中一支携《东野志》落户到河南寝丘(现在的河南省沈丘县),一直以“东”为姓,繁衍生息与此。
二、迁徙分布
(缺)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伏羲氏为东方部族的首领,而他的部落的发展最为迅速,生产方式最先进,伏羲的部落在华夏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绩,他的后代中就以东为姓,借以纪念他在东方部落的贡献。而在先帝舜时,他有七友,其中之一名为东不识(或东不訾),他的后代都用东为姓。
三、历史名人
东 郊:明朝官御史,巡按应天,行部过常州,会武宗南巡,时遇江彬纵其党,横行州郡。推官张曰韬上书于东郊,东郊命登己舟,在危急时救护了明武宗。
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时,遇红巾军作乱,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时,他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在他忠勇的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堂号
友舜堂:古时东不识是舜的朋友。
玉林堂:明代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4子,3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东姓宗祠通用对联】
〖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关中华胄;
明代玉林。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巩昌人东良会,以总管守商州,红巾军起义时,命他两个儿子携家出逃,一个居华州,一个居朝邑。后来,两地的后代繁衍兴盛,成为关中大族。下联典指明代人东升,博学能文,为官多有惠政。四个儿子有三个中进士,人称“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虞廷宾友;
汉室中郎。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姓的始祖东不识,传说中的虞舜七友之一东不识(一作东不訾)。《战国策齐策四》:“尧有九佐,舜有七友(七个友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虚、灵甫)。”下联典指汉代泾州人东富,官中郎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一、姓氏源流独孤(Dú gū 独孤)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刘秀之子刘辅的
- 一、姓氏源流荀(Xún)姓源出有四:1、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分姓十二姓,荀就是十二姓之一。2、
- 北宫北宫 ①姓纂:出自姬姓,卫成公曾孙括,世为卫卿,别以所居为北宫氏。 ②后汉书:后汉灵帝时,湟中胡人有北宫伯玉。
- 一、姓氏源流言(Yán)姓源出有二:1、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
- 敬[敬,读音作jìng(ㄐㄧㄥ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孙敬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敬,
- 一、姓氏源流单于(Chán yú 单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匈奴王族姓氏,以最高首领冠称为氏。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撑犁孤涂单于
- 主父西汉有主父偃
- 一、姓氏源流司空(Sī kōng)姓源出有二: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
-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舜帝之后裔陈氏衍派分支之揣孙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陈氏得姓历史悠久,是舜帝之后。舜本名虞重华,其
- 菅[菅,读音作jiān(ㄐㄧㄢ)]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食采
- 此姓有yù和wèi两个读音,读音不同,来源有别。 当读wèi时,相传出自春秋时郑国,是当时一位掌管刑狱的官吏的后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后世尉
- 一、姓氏源流呼延(Hū yán 嘑延)姓源出有三:1、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据《姓氏考略》有关于“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的记载
- 姓氏源流 闵(Mǐn)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
- 祈相傳黃帝二十五個兒子中有十四個得姓,其中有祈氏,乃此姓之始。
- 踅本姓朱,据传为明朝最后皇帝遗孤,被清兵追杀不得已,改姓踅,取到处跑躲藏之意.
- 一、姓氏起源焉姓起源于河南省鄢陵县,元代中期始祖鄢庆自河南迁入山东乳山定居,自明末改鄢姓为焉姓,至今。二、分布焉姓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乳山市白沙
- 冒姓受姓于元末明初,泰州蒙古贵族德新,避兵乱,其子受姓“冒”,长子冒致中,张士诚劫持到苏州,封妥督丞相,拒不受,从孟渎渡江至如皋东陈河西“家
- 姓氏起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
- 一、姓氏源流平(Píng)姓源出有三:1、源出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
- 九(玖)[玖,读音作jiǔ(ㄐㄧㄡˇ)]【来源】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帝王人皇氏,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传说,远古时代有盘古氏,开天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