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百家姓
一、姓氏源流
公西(Gōng x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后代所改。公西一姓,据《姓氏寻源》记载,出自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的支子后裔所改,以公西为氏,称公西姓。公西氏在春秋时代也是鲁国的一个公族,出自权高名重的季孙氏,算起来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从《姓氏寻源》追溯,在孔子的众多门徒中,姓公西的不少,其中数公西赤的名气最大,也最有成就。公西氏鼎盛于鲁,是现在山东境内的一大名门。
得姓始祖:季孙(见上)。
二、迁徙分布
(缺)公西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西氏源自于春秋时鲁国三大贵族姓氏之一的季孙氏,是季孙氏的一个分支。公西只在春秋时期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后世很少有关于这个姓的记载,只有部分世袭的公西姓氏还依然存在。公西氏鼎盛于鲁,成为今山东省境内的一大名门。公西姓族人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望出顿丘郡。
三、历史名人
公西赤: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蒧:字子上(应误,《孔子家语》作字子尚。“蒧”,通点,故又作公西点),孔子弟子。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宋封“徐城侯”。
公西舆如: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唐赠“重邱伯”,宋封“临朐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下领四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北齐废。
2、堂号(缺)
【公西姓宗祠通用对联】
〖公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光尊一族;
代出三贤。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公西氏与鲁国国君同族。下联典指公西氏三贤:公西赤,字子华;公西蒧(点),字子尚;公西舆如,字子上,都是孔子弟子。
〖公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言志愿为傧相;
受学俱列圣门。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公西赤,字子华,孔子弟子。曾侍孔子谈论志向,说:“举行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时,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孔子说:“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司仪,又有谁能做大司仪呢?”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公西蒧(通“点”),字子尚;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赤,字子华,都是孔子弟子。
〖公西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赤日炎炎烈如火;
子孙代代俊且贤。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公西氏“三贤”之一公西赤子之“赤子”二字的嵌字联。
鲁国同族渊源远;
季孙分支流光长。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公西氏与春秋时鲁国国君同族。下联典指公西氏为季孙氏的系之一。
【公西姓典故、趣事】
〖周富济贫〗
《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名公西赤,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二岁。有一次公西赤派出去做大使,这时孔子大概在当政。冉求是公西赤的同学,他因为公西赤还有母亲在家,于是就代公西赤的母亲请求实物配给,也就是请拨一笔安家费。孔子说,好,给他一釜。“釜”是古代度量衡的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这是米谷的成数,数量不多,所以冉求为他“请益”。冉求为同学说话了,老师,一釜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理、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冉求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
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流的行装。等于现在西装几十套,皮箱几十口。他有这许多置装费,额外津贴,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他妈妈用。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
不过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助人是件很难的事,这牵涉到社会心理问题。比如有一个朋友,又穷又病,于是替他找些朋友出钱治病。同样是这人的事情,去找了一位朋友三次,第四次以后,就要找别的朋友了。有时为了周人之急,我们可以要求别人:“再来一次!”但别人的答复说:“今天实在不行。”我们也许可以勉强的说:“这一次算我要的!”这就等于硬上了。但是某人一死,朋友们又很热心地出钱出力帮忙买棺材了。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形,真使人有很大的感慨,也感觉很奇怪。当某人生前有急难的时候,替他奔走,找人帮忙还不大顺利。而他死了以后,大家又这样踊跃帮忙,同情他,可怜他穷病得死了。这种心理用在某人生前多好呢?把准备给他死后买棺材的钱,在他生前多出一点医药费好不好呢?这都要仔细思量。所以说,道德行为,又该怎样讲呢?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济人须济急时无”,比较重要。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时,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公西(Gōng x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后代所改。公西一姓,据《姓氏寻源》记载,出自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的支子后裔所改,以公西为氏,称公西姓。公西氏在春秋时代也是鲁国的一个公族,出自权高名重的季孙氏,算起来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从《姓氏寻源》追溯,在孔子的众多门徒中,姓公西的不少,其中数公西赤的名气最大,也最有成就。公西氏鼎盛于鲁,是现在山东境内的一大名门。
得姓始祖:季孙(见上)。
二、迁徙分布
(缺)公西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西氏源自于春秋时鲁国三大贵族姓氏之一的季孙氏,是季孙氏的一个分支。公西只在春秋时期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后世很少有关于这个姓的记载,只有部分世袭的公西姓氏还依然存在。公西氏鼎盛于鲁,成为今山东省境内的一大名门。公西姓族人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望出顿丘郡。
三、历史名人
公西赤: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蒧:字子上(应误,《孔子家语》作字子尚。“蒧”,通点,故又作公西点),孔子弟子。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宋封“徐城侯”。
公西舆如: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唐赠“重邱伯”,宋封“临朐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下领四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北齐废。
2、堂号(缺)
【公西姓宗祠通用对联】
〖公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光尊一族;
代出三贤。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公西氏与鲁国国君同族。下联典指公西氏三贤:公西赤,字子华;公西蒧(点),字子尚;公西舆如,字子上,都是孔子弟子。
〖公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言志愿为傧相;
受学俱列圣门。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公西赤,字子华,孔子弟子。曾侍孔子谈论志向,说:“举行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时,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孔子说:“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司仪,又有谁能做大司仪呢?”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公西蒧(通“点”),字子尚;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赤,字子华,都是孔子弟子。
〖公西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赤日炎炎烈如火;
子孙代代俊且贤。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公西氏“三贤”之一公西赤子之“赤子”二字的嵌字联。
鲁国同族渊源远;
季孙分支流光长。
——佚名撰公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公西氏与春秋时鲁国国君同族。下联典指公西氏为季孙氏的系之一。
【公西姓典故、趣事】
〖周富济贫〗
《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名公西赤,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二岁。有一次公西赤派出去做大使,这时孔子大概在当政。冉求是公西赤的同学,他因为公西赤还有母亲在家,于是就代公西赤的母亲请求实物配给,也就是请拨一笔安家费。孔子说,好,给他一釜。“釜”是古代度量衡的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这是米谷的成数,数量不多,所以冉求为他“请益”。冉求为同学说话了,老师,一釜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理、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冉求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
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流的行装。等于现在西装几十套,皮箱几十口。他有这许多置装费,额外津贴,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他妈妈用。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
不过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助人是件很难的事,这牵涉到社会心理问题。比如有一个朋友,又穷又病,于是替他找些朋友出钱治病。同样是这人的事情,去找了一位朋友三次,第四次以后,就要找别的朋友了。有时为了周人之急,我们可以要求别人:“再来一次!”但别人的答复说:“今天实在不行。”我们也许可以勉强的说:“这一次算我要的!”这就等于硬上了。但是某人一死,朋友们又很热心地出钱出力帮忙买棺材了。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形,真使人有很大的感慨,也感觉很奇怪。当某人生前有急难的时候,替他奔走,找人帮忙还不大顺利。而他死了以后,大家又这样踊跃帮忙,同情他,可怜他穷病得死了。这种心理用在某人生前多好呢?把准备给他死后买棺材的钱,在他生前多出一点医药费好不好呢?这都要仔细思量。所以说,道德行为,又该怎样讲呢?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济人须济急时无”,比较重要。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时,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璟甌一、来源 出自马姓。因家族迁徙至异域,其间某种因由,至以改姓璟瓯。 二、迁徙分布 浙江温州马姓后裔远徙欧陆。
- 一、姓氏源流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
- 一、姓氏源流祝(Zhù)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裔。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黄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
- 午 ①广韵:泾州有此姓。 ②千家姓:安定族。
- 押现知河北吴桥某村均姓押
- 皮[pi] 【姓氏源流】 皮姓起源有二: ①、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
- 货货耀明 男,汉族,岳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岳阳市四化建公司子弟学校中学一级教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大地理系。多年担任班主任。多次被评
- 先 ①通志氏族略:晋隔隰叔初封于先,故以为氏。 ②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绛郡,今绛州有先氏。 ③韵会:晋有先轸。
- 欣①姓解:力摘切。 ①姓氏辩登:姓苑曰,鲁人
- 唱[唱、誯、猖、倡、娼、𪛋,读音作chàng(ㄔㄤˋ)]←“唱”字的古体字“𪛋”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
- 姓氏起源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
- 一、姓氏源流雍(Yōng 壅 雝)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于
- 一、姓氏源流贺兰(Hè lán 贺兰)姓源出有二:1、出自古氏北方鲜卑族姓氏,鲜卑族人住在贺兰山的,以山名为氏。据《泾阳图经》载,贺兰山,在
- 隰春秋有晋大夫隰叔、齐大夫隰朋。
- 禤姓历史起源:一、有种说法禤姓起源于黄帝之后北宫禤,其后裔被封为在商朝时封有两个方国,一个在山西长治市的境内,另一个在山东地郓城。周代商之后
- 定姓族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以辨别汉族士人和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以恢复门阀制度。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规定鲜卑元姓门望
- 楠現代罕見姓。
- 玉【源】①相传颛顼之后有玉氏。②春秋时楚国有掌玉玺之官,称玉尹,因以为氏。③汉武帝时公玉带(齐南人)之后,改公玉氏为玉氏。④西域人姓。元时翰
- 勒根据家谱介绍;勒姓有毓姓演变而来,在汉代,有位叫毓秀的从山东逃难到江西永修历阳山下,由于官兵追来,躲在一片长有勒刺的灌木林里,官兵追到
- 寻斟鄩氏,以国为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寻,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诸侯,曰:斟鄩氏,后为寒浞所灭,子孙因为寻氏”。正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