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蒿,读音作hāo(ㄏㄠ)]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京”就是“镐京”,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在西周时期,蒿视同“镐”。蒿氏,即居住于王城的住民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蒿氏,皆为周之宗室成员,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
灭商纣后,周武王姬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夏、商之国祚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沉重无比,既难搬又难运。周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尊鼎就动用了上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周人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那九尊大鼎就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了。周武王闻知此事后,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因夏朝国都在洛阳啊。”
镐京,是成周时期以后的文献记记录用语,不是鼎刻金文的用语。鼎刻金文为“蒿京”。
“京”字,在周人眼里是“高大建筑”或“高台建筑”的意思,这从“京”字的金文就可以直观的体会到。当“京室”(何尊)或“京宫”(矢令彝)联用时,“京”字是修饰词,表示“高大的房屋和宫殿”。当“蒿京”联用时,“京”字是被修饰词,表示有草、木、水、沼的,在主建筑群(宗周)周围的高大辅助建筑物,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皇家园林建筑群”。
德方鼎,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早期所铸造的方形青铜鼎,其鼎铭有史文:“唯三月王在成周,行武王(福),自蒿、咸,王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德”是周臣,此鼎文记录了“德”跟随着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为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即四十串贝币。贝币,就是钱。
这里的“蒿”,即“蒿京”,是有“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而“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在西周初期只有“镐京”。
今许多人认为,西周之镐京在成周,其实错了。成周是西周晚期周平王姬宜臼时期的周之京城。蒿地不在成周,而是在宗周一带的建筑群。
西周初期的宗周即“蒿京”,也就是“镐京”,与丰京合称丰镐。丰、镐二京都是西周初期的都城,位置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相距很近,丰、镐二京在史籍中通常并称,意为周之都城。
丰京是西周先祖宗庙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京,周武王又迁都于镐。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则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后来,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被戎族人焚毁,周王朝的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
在西周甲古文片周原凤雏(H11:20)中记载:“惠亡眚,祠自蒿于丰?”而在周原凤雏(H11:117)上记录:“祠自蒿于周?”上述两例甲骨文都是预测用语,所以都使用问句。
从这两例甲古文可以看出,蒿地、丰地和周地(宗周)是三处不同的地点。
甲骨文中的“周”即是宗周,在歧山脚下,凤雏、黄堆一带有宗周的宫殿遗址。
甲骨文中的“丰”是礼,金文礼从丰从豆,是祭祀所用器物之形。历史文献将礼改为丰,如在史籍《文王有声》中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然而丰地在何处?今人俱说丰地在今长安县。然“丰水东注”,应是丰地几千年不变的地标,而今长安县所谓的沣河却是北流注于渭河。
在著名的大丰簋上铭有:“乙亥,王有大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丁丑,王享大俎王,...”此正与上述两片甲古文相符合。周王在举行大礼前先行问卜,王问凡临周、丰、蒿三方吉凶如何?看来周王进行的大礼需要在三地巡游,“祠自蒿于周”和“祠自蒿于丰”是必要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从乙亥至丁丑是三天,三天游三地,还要进行必要的礼仪过程,其三地应相距不远。故此,丰地和蒿地都应在周地附近。
宫殿区南边有一条水系,水系上游源头有一泉名“醴泉”,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就在此。水系与渭水平行,在武功县东部注入渭河,此正应《文王有声》:“丰水东注”;歧周遗址附近至今还有一地,名礼村,可巧著名的“大丰簋”也出土于礼村。这更证明这里就是丰地。所以“丰地”实为礼地,“丰水”实为澧水,“大丰簋”也应改称为“大礼簋”——“澧”、“醴”、“礼”,皆是“酆”之甲骨文,即礼字。
甲骨文中的“蒿”,在周成王时期德方鼎以后绝少出现,然而在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上却大量出现。
在史籍《文王有声》里有:“镐京辟雍”;在“麦尊”上也有:“蒿京...辟雍”。“辟雍”是澧水水系流经平地而产生的湖泊,在“静簋”里称为“大池”,其地理位置就在蒿京附近。周文王在辟雍附近还修建了灵台,这在史籍《灵台》中有记载:“经始灵台……王在灵囿……王在灵沼……於乐辟雍……”可见这座灵台的规模很大,有园林和池沼,并且还与辟雍相临。所以,灵台与蒿京是一体两面,是同一实体在文献和金文里的不同称呼,因为,周文王不可能在一地造两处同样功能的建筑。“台”与“京”都是指人工修筑的高大建筑物,并且在蒿京多次进行神秘的宛礼,可见蒿京也就是“灵台”。
在史籍《召诰》和《毕命》中,都有“王朝步自周,至于丰”的记录,是说周王从宗周向东步行,到达丰地。可见,丰地在宗周的东面不远处,决不会是今所谓“丰镐遗址”的丰西镐东的布局,也不会是如今丰镐相去十里的距离。王行十里,应是乘车,而非步行。这从青铜器和宫殿遗址这两项最重要的考古情况的对比就可看出,歧周遗址比所谓的“丰镐遗址”的文物发现要丰富的多,而且歧周遗址的青铜器文物里可以发现大量的世袭家族,从而可以断定歧周是从周文王开始,至少截止到抵事位君王周厉王姬胡时期,都是西周君王的住地。歧周遗址一直是宗周的所在地,宗周是包括周地、丰地和蒿京在内的周王室住地的总称。
当年秦晋交战,秦穆公生擒晋惠公而归,《国语》言:“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左传》言:“穆姬闻晋侯将至……曰:‘……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史记》言:“……穆公曰:‘……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三处所言“王城”、“灵台”和“上舍”信为一处,即故宗周。当“穆姬闻晋侯将至”,遂以死要挟秦穆公,秦穆公不得已将晋惠公“舍诸灵台”,可见灵台离秦国的雍城不远。秦雍城遗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与宗周所在地歧山县东西相邻,从晋国西归雍城,歧山是必经之地。而今所谓“丰镐遗址”与凤翔和晋地等距离,相信穆公当年不会将惠公置于半途。
另外,雍城和晋国都在渭水以北,所谓“丰镐遗址”独自在渭水以南,当年秦穆公有何必要舍近求远、二渡渭水将晋惠公置于对岸?
现今,所谓“丰镐遗址”经过了四十余年的发掘,还是个一没发现宫殿,二没发现宗庙,三没发现王陵,四没发现大量贵族居住地的普通遗址;而“歧周遗址”一有宫殿,二有宗庙,三有王陵(周公庙地区发现),四有大量贵族墓地和窖藏,五有大量青铜器证明这里是有连续二百多年的繁荣历史的古王城。在这么多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面前,不知是何原因使当今的文史与考古界一定要认为“丰镐遗址”就是所谓的“周都”?莫名其妙!
至少在《尚书》以前的文献里没有所谓“丰京”的提法,丰在歧周遗址之内。从对歧周遗址的布局来看,凤雏宫殿遗址当是周地,召陈宫殿遗址当是丰地;祁家沟水库和官务水库一带当是“辟雍大池”,而蒿京或灵台也当在附近。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氏源自春秋时期齐国地名,后以地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山西大同有蒿姓。”在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也中记载:“明时有进士蒿宾。”
但本书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齐国的蒿地或蒿邑在何处,按姓氏源流原则,不成邑者不成姓,能够成为蒿氏,当必有蒿邑,但未查询到齐国的蒿邑何在。
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为满族老姓。不过,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其源流,但在今河南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有大量满族蒿氏族人分布。
八.历史名人:
蒿 宾:(生卒年待考),山东膝县人。著名明朝榜花。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登进士榜。
榜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应试制度,自唐朝宣宗李忱下诏形成,历代因之。自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来,凡历代封建王朝举行会考后,礼部在放榜时,每年皆取二、三姓氏稀僻的应考者为进士,谓之榜花,是点缀和渲染应试制度的一种举措,鼓励士子们为朝廷服务。
蒿宾,即为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的榜花,倒并不是因为考试成绩好。蒿广明:(公元1936~今),字普照。安徽太和人。著名妇科医学专家。
历任太和县倪邱中心卫生院中医妇科主治医师、业务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县中医协会理事。
二十世纪年代初,所在医院技术条件差,其以熟练的外科技术,开展了难度较大的腹部和妇科手术,解决了当地患者转诊手术的难题,并培养了一大批青中年医师。
治病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专长于中医妇科,如运用古方“四物场”化裁。治疗各类妇科病都收到较好的疗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 脱垂47例报告》、《生化汤化裁治疗产后、人流、引产、刮宫后恶露不尽132例报告》、《123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初步症状分析》等论文先后发表在各类医学刊物上。蒿广德:(公元1953~今),四川广元人。主管技师。著名医学化验专家。
毕业于广元职工医学院医疗系专业。从事血液病实验诊断二十年,曾先后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血液病室、成都军区陆军部医院血液科进修学习。
对血液专科疾患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发表论文主要有: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首先表现为肾孟积水及肾包膜下血肿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新医学》;以反复鼻觑延误诊断的多毛细胞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临床荟萃》;HOAP或6V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获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茶色素对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发表于《茶色素的临床应用》;HOAP或6B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发表于《广元医学》等。蒿振亮:(公元1953~今),山东临沂人。著名中 * 务工作者。
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党委书记。
曾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基层单位的党委书记、经理、党委书记兼经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等职,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复写经验,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蒿建华:(公元1959~今),女;山系西安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在多家专业期刊发表过论文。蒿 伟:(公元1961~今),山东鱼台人。著名地方工商管理干部。
鱼台县工商局稽查大队副队长。1981年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全县多处市场的论证及规划,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十几年来共参与或主持查办经济违法案件一百多起,追缴 * 款八十多万元。1990年四个乡镇因假玉米种使六十多户农民受害,他带领办案组赴辽宁省盘锦市为农民挽回损失三万多元。1994年6月带领办案人员连续奋战一个月终于依法将江苏省无锡市某缫丝厂非法收购的价值六十八万元的蚕茧予以没收。1997年任城区孙庄村四百亩水稻因使用除草剂受害,查清事实后率办案人员五次到南京某工厂依法为农民挽回损失十一万元。
先后五次被鱼台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公务员称号,1998年当选为济宁市人大代表。政协鱼台县委员会常务委员。蒿彦儒:(公元1971~今)女,满族,河南清原人。著名现代广告人。
北京歌华阳光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客户总监。
1995年进京创业。曾在多家广告公司工作,设计的作品深受客户好评。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京”就是“镐京”,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在西周时期,蒿视同“镐”。蒿氏,即居住于王城的住民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蒿氏,皆为周之宗室成员,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
灭商纣后,周武王姬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夏、商之国祚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沉重无比,既难搬又难运。周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尊鼎就动用了上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周人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那九尊大鼎就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了。周武王闻知此事后,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因夏朝国都在洛阳啊。”
镐京,是成周时期以后的文献记记录用语,不是鼎刻金文的用语。鼎刻金文为“蒿京”。
“京”字,在周人眼里是“高大建筑”或“高台建筑”的意思,这从“京”字的金文就可以直观的体会到。当“京室”(何尊)或“京宫”(矢令彝)联用时,“京”字是修饰词,表示“高大的房屋和宫殿”。当“蒿京”联用时,“京”字是被修饰词,表示有草、木、水、沼的,在主建筑群(宗周)周围的高大辅助建筑物,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皇家园林建筑群”。
德方鼎,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早期所铸造的方形青铜鼎,其鼎铭有史文:“唯三月王在成周,行武王(福),自蒿、咸,王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德”是周臣,此鼎文记录了“德”跟随着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为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即四十串贝币。贝币,就是钱。
这里的“蒿”,即“蒿京”,是有“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而“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在西周初期只有“镐京”。
今许多人认为,西周之镐京在成周,其实错了。成周是西周晚期周平王姬宜臼时期的周之京城。蒿地不在成周,而是在宗周一带的建筑群。
西周初期的宗周即“蒿京”,也就是“镐京”,与丰京合称丰镐。丰、镐二京都是西周初期的都城,位置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相距很近,丰、镐二京在史籍中通常并称,意为周之都城。
丰京是西周先祖宗庙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京,周武王又迁都于镐。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则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后来,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被戎族人焚毁,周王朝的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
在西周甲古文片周原凤雏(H11:20)中记载:“惠亡眚,祠自蒿于丰?”而在周原凤雏(H11:117)上记录:“祠自蒿于周?”上述两例甲骨文都是预测用语,所以都使用问句。
从这两例甲古文可以看出,蒿地、丰地和周地(宗周)是三处不同的地点。
甲骨文中的“周”即是宗周,在歧山脚下,凤雏、黄堆一带有宗周的宫殿遗址。
甲骨文中的“丰”是礼,金文礼从丰从豆,是祭祀所用器物之形。历史文献将礼改为丰,如在史籍《文王有声》中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然而丰地在何处?今人俱说丰地在今长安县。然“丰水东注”,应是丰地几千年不变的地标,而今长安县所谓的沣河却是北流注于渭河。
在著名的大丰簋上铭有:“乙亥,王有大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丁丑,王享大俎王,...”此正与上述两片甲古文相符合。周王在举行大礼前先行问卜,王问凡临周、丰、蒿三方吉凶如何?看来周王进行的大礼需要在三地巡游,“祠自蒿于周”和“祠自蒿于丰”是必要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从乙亥至丁丑是三天,三天游三地,还要进行必要的礼仪过程,其三地应相距不远。故此,丰地和蒿地都应在周地附近。
宫殿区南边有一条水系,水系上游源头有一泉名“醴泉”,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就在此。水系与渭水平行,在武功县东部注入渭河,此正应《文王有声》:“丰水东注”;歧周遗址附近至今还有一地,名礼村,可巧著名的“大丰簋”也出土于礼村。这更证明这里就是丰地。所以“丰地”实为礼地,“丰水”实为澧水,“大丰簋”也应改称为“大礼簋”——“澧”、“醴”、“礼”,皆是“酆”之甲骨文,即礼字。
甲骨文中的“蒿”,在周成王时期德方鼎以后绝少出现,然而在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上却大量出现。
在史籍《文王有声》里有:“镐京辟雍”;在“麦尊”上也有:“蒿京...辟雍”。“辟雍”是澧水水系流经平地而产生的湖泊,在“静簋”里称为“大池”,其地理位置就在蒿京附近。周文王在辟雍附近还修建了灵台,这在史籍《灵台》中有记载:“经始灵台……王在灵囿……王在灵沼……於乐辟雍……”可见这座灵台的规模很大,有园林和池沼,并且还与辟雍相临。所以,灵台与蒿京是一体两面,是同一实体在文献和金文里的不同称呼,因为,周文王不可能在一地造两处同样功能的建筑。“台”与“京”都是指人工修筑的高大建筑物,并且在蒿京多次进行神秘的宛礼,可见蒿京也就是“灵台”。
在史籍《召诰》和《毕命》中,都有“王朝步自周,至于丰”的记录,是说周王从宗周向东步行,到达丰地。可见,丰地在宗周的东面不远处,决不会是今所谓“丰镐遗址”的丰西镐东的布局,也不会是如今丰镐相去十里的距离。王行十里,应是乘车,而非步行。这从青铜器和宫殿遗址这两项最重要的考古情况的对比就可看出,歧周遗址比所谓的“丰镐遗址”的文物发现要丰富的多,而且歧周遗址的青铜器文物里可以发现大量的世袭家族,从而可以断定歧周是从周文王开始,至少截止到抵事位君王周厉王姬胡时期,都是西周君王的住地。歧周遗址一直是宗周的所在地,宗周是包括周地、丰地和蒿京在内的周王室住地的总称。
当年秦晋交战,秦穆公生擒晋惠公而归,《国语》言:“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左传》言:“穆姬闻晋侯将至……曰:‘……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史记》言:“……穆公曰:‘……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三处所言“王城”、“灵台”和“上舍”信为一处,即故宗周。当“穆姬闻晋侯将至”,遂以死要挟秦穆公,秦穆公不得已将晋惠公“舍诸灵台”,可见灵台离秦国的雍城不远。秦雍城遗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与宗周所在地歧山县东西相邻,从晋国西归雍城,歧山是必经之地。而今所谓“丰镐遗址”与凤翔和晋地等距离,相信穆公当年不会将惠公置于半途。
另外,雍城和晋国都在渭水以北,所谓“丰镐遗址”独自在渭水以南,当年秦穆公有何必要舍近求远、二渡渭水将晋惠公置于对岸?
现今,所谓“丰镐遗址”经过了四十余年的发掘,还是个一没发现宫殿,二没发现宗庙,三没发现王陵,四没发现大量贵族居住地的普通遗址;而“歧周遗址”一有宫殿,二有宗庙,三有王陵(周公庙地区发现),四有大量贵族墓地和窖藏,五有大量青铜器证明这里是有连续二百多年的繁荣历史的古王城。在这么多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面前,不知是何原因使当今的文史与考古界一定要认为“丰镐遗址”就是所谓的“周都”?莫名其妙!
至少在《尚书》以前的文献里没有所谓“丰京”的提法,丰在歧周遗址之内。从对歧周遗址的布局来看,凤雏宫殿遗址当是周地,召陈宫殿遗址当是丰地;祁家沟水库和官务水库一带当是“辟雍大池”,而蒿京或灵台也当在附近。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氏源自春秋时期齐国地名,后以地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山西大同有蒿姓。”在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也中记载:“明时有进士蒿宾。”
但本书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齐国的蒿地或蒿邑在何处,按姓氏源流原则,不成邑者不成姓,能够成为蒿氏,当必有蒿邑,但未查询到齐国的蒿邑何在。
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为满族老姓。不过,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其源流,但在今河南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有大量满族蒿氏族人分布。
八.历史名人:
蒿 宾:(生卒年待考),山东膝县人。著名明朝榜花。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登进士榜。
榜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应试制度,自唐朝宣宗李忱下诏形成,历代因之。自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来,凡历代封建王朝举行会考后,礼部在放榜时,每年皆取二、三姓氏稀僻的应考者为进士,谓之榜花,是点缀和渲染应试制度的一种举措,鼓励士子们为朝廷服务。
蒿宾,即为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的榜花,倒并不是因为考试成绩好。蒿广明:(公元1936~今),字普照。安徽太和人。著名妇科医学专家。
历任太和县倪邱中心卫生院中医妇科主治医师、业务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县中医协会理事。
二十世纪年代初,所在医院技术条件差,其以熟练的外科技术,开展了难度较大的腹部和妇科手术,解决了当地患者转诊手术的难题,并培养了一大批青中年医师。
治病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专长于中医妇科,如运用古方“四物场”化裁。治疗各类妇科病都收到较好的疗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 脱垂47例报告》、《生化汤化裁治疗产后、人流、引产、刮宫后恶露不尽132例报告》、《123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初步症状分析》等论文先后发表在各类医学刊物上。蒿广德:(公元1953~今),四川广元人。主管技师。著名医学化验专家。
毕业于广元职工医学院医疗系专业。从事血液病实验诊断二十年,曾先后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血液病室、成都军区陆军部医院血液科进修学习。
对血液专科疾患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发表论文主要有: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首先表现为肾孟积水及肾包膜下血肿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新医学》;以反复鼻觑延误诊断的多毛细胞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临床荟萃》;HOAP或6V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获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茶色素对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发表于《茶色素的临床应用》;HOAP或6B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发表于《广元医学》等。蒿振亮:(公元1953~今),山东临沂人。著名中 * 务工作者。
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党委书记。
曾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基层单位的党委书记、经理、党委书记兼经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等职,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复写经验,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蒿建华:(公元1959~今),女;山系西安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在多家专业期刊发表过论文。蒿 伟:(公元1961~今),山东鱼台人。著名地方工商管理干部。
鱼台县工商局稽查大队副队长。1981年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全县多处市场的论证及规划,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十几年来共参与或主持查办经济违法案件一百多起,追缴 * 款八十多万元。1990年四个乡镇因假玉米种使六十多户农民受害,他带领办案组赴辽宁省盘锦市为农民挽回损失三万多元。1994年6月带领办案人员连续奋战一个月终于依法将江苏省无锡市某缫丝厂非法收购的价值六十八万元的蚕茧予以没收。1997年任城区孙庄村四百亩水稻因使用除草剂受害,查清事实后率办案人员五次到南京某工厂依法为农民挽回损失十一万元。
先后五次被鱼台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公务员称号,1998年当选为济宁市人大代表。政协鱼台县委员会常务委员。蒿彦儒:(公元1971~今)女,满族,河南清原人。著名现代广告人。
北京歌华阳光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客户总监。
1995年进京创业。曾在多家广告公司工作,设计的作品深受客户好评。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历史来源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
- 瓦该姓现居住于甘肃榆中县和临洮县,居住集中,起源不详,有可能是清朝皇族。
- 一、姓氏源流太史(Tài shǐ)姓源出有二:1、以官名为氏。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掌天时、星历职。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
- 博[博,读音作bó(ㄅㄛˊ)]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国人孙阳,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典籍《韵会》、《广韵》等记载
- 一、姓氏源流益(Yì)姓源出有三:1、出自州名,以地名为氏。汉朝的时候,四川省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后来有的以州名为姓,成为
- 王姓简介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 * 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
- 郊郊 路史:莒后有郊氏,楚亦有郊氏,又穆天子传有正公郊父,郊姓或始此。
- 姓氏源流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
- 一、姓氏源流皇(Huáng)姓源出有二:1、出自上古三皇之后,以祖上身份“皇”为氏。据《风俗通义》载:“三皇之后,因氏焉。”古代所指的“皇”
- 郭贝尔人名:郭贝匀阿那保,清,满洲正白旗人,嘉庚间官至内大臣。
- 一、姓氏源流国(Guó 国)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
- 板[板,读音作bǎn(ㄅㄢˇ)]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古羌族板循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氏族典》、《
- 密[密,读音作mì(ㄇㄧ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姞姓,出自商朝时期密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商朝时期,有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传说
- 一、姓氏源流储(Chǔ)姓源出有二:1、源自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 昝[zan] 【姓氏源流】 昝姓起源有三: ①、由咎姓变化而来。咎,上古时有多种含义,后专指灾祸,因不吉利,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
- 欣①姓解:力摘切。 ①姓氏辩登:姓苑曰,鲁人
- 麴姓 麴(Qū)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另外,汉代鞠谭的儿子因避难改姓麴,他的后世子孙亦称
- 【孟氏起源】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孟姓的得
- 叔先后汉书列女传:后汉时有犍为孝女叔先雄,其父叔先泥和。
- 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历史来源■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