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合,读音作hé(ㄏㄜˊ),亦可读作hā(ㄏㄚ)]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微子之后裔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约在远古时代的公元前8000~前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6391~前6210年,出现了盘古、 * 、地皇、人皇、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等“九纪社会”。
传至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 * 帝喾:帝喾次妃有娀氏,生契(商朝祖)为尧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后来周武王封其子武庚于邶。武庚后来反叛,周公即古公亶父征而灭之,然后乃以帝乙之元子微子封于宋邑,建宋国,为周之宾。传三十二世而齐、魏、楚共灭之,三分其地后有了合氏。其支于戴国者,灭于郑国,后有戴氏、甾氏、菑氏。子段分于褚为,褚氏、石氏、褚师氏。
其合氏就是宋微子的后裔,分封在合邑,就是后来的庐郡合邑,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一带,族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合氏。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合邑”是诸侯国对一种城乡共合的居住群体的称呼。
关于合氏,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
今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内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国内外游客都喜欢在该树下拍照留影,以求爱情甜蜜,生活美满。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偃(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公元前239~前286年在位),暴虐无仁、荒淫无道,时人称“桀宋”。宋康王夺了自己的臣下封丘舍人韩凭之妻合息露,强行霸占合氏为妃,为了将韩平支开,他还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青陵台筑成后,宋康王又找了个由头杀害了韩平。
合息露闻讯后,痛不欲生。在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韩平的墓中撞棺而亡。
* 的宋康王出于恶妒,令人把韩平、合息露尸首分别筑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将他们合葬一起。不料奇景出现,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聚合在一起,紧紧扭抱连结着,此后常有百鸟嘻于枝头欢跃、鸣啭。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
连理树,在人们的爱情诗歌中多有借喻。例如,南朝乐府《子夜歌》里就有“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的咏唱。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于地喜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第二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元朝时期古突厥族合鲁温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早在宋、元时期,突厥族合鲁温部落,《补元史·氏族表》中曾有对其氏族中的合鲁温·满速儿有记载,其时他曾任大都路治中的一位官吏。
突厥一族在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发动西征战略的后期,被铁木真的孙子旭烈兀彻底征服,其族诸部落被编入蒙古军旅,后在元朝初期迁落新疆、云南、中原内地等。其中的合鲁温部后逐渐融入蒙古族、回族、汉族与彝族,其族人中有取原部族名称首音为谐音汉字单姓者,称合氏,多居于陕西、云南地区。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明朝时期哈拉王族,属于以帝王改姓赐姓为氏。
哈氏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起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绝大部分人定居中原。
据史籍《续云南通志考》记载:“哈散,赡思丁次子。流于河西,其曾孙政举,始易哈为合。”
赛典赤·赡思丁(公元1201~1279年),先知 * (别庵伯尔,即领袖,西域 * 对 * 教主之尊称)的后裔,是整个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享有极高盛誉的平章政事(中书宰相)。“赛典赤”的汉义,就是“贵族”。
赛典赤·赡思丁在晚年授爵雍国公,又奉命行省云南诸路。他积极为云南地区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创建了云南行省,改善了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文化,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云南期间,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了滇池水系,造福后代,云南各族人民至今还在怀念他。赛典赤·赡思丁还在昆明建清真寺十余所,将 * 教传入滇、黔地区。在赛典赤·赡思丁去世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在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追封为“咸阳王”,号“阿札勒”(极荣耀者),国内外的 * 皆尊称他为“咸阳王巴巴”。
哈散,就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二子哈散,在元朝时期为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都元帅。平安路,就是今青海省东部的平安县,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自古便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为元朝时期西部地区的重要蕃镇之一。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曾想以哈散为相,哈散以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旧,故力辞。元仁宗乃以伯答沙为右丞相,仍任命哈散为左丞相。
史籍《元史》记载“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遝。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朕任卿未专邪?’曰:‘非。’曰:‘近臣有挠政者邪?’曰:‘无有也。’‘然则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帝问:‘为谁?朕能从汝。’哈散再拜谢曰;‘臣愿得张思明。’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未几,升左丞。”
从上史述中可见,哈散为人正直恭谦,他所推举的张思明,后来在元朝整治体制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由于哈家多出将门,且功绩显赫,到哈散的曾孙时代,元顺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赞其家族忠诚,易其哈氏为合氏,其子孙后代中有继为合氏者,但读音仍作hā(ㄏㄚ)。
又据《合氏宗谱》记载:“吾族为元朝咸阳王赛(赡)思丁裔……公殁,葬于省垣南城外斡耳朵……哈政(举)公、王去孙,落籍河西县之下回村,为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科举人,建坊村前,为该县鼎甲之始,授四川绥定府达县正堂,上(明英宗朱祁镇)以其忠臣无二心,应无二口之意,以御笔涂去口旁,由此遵姓合。”其姓氏字虽改为“合”,读音仍作hā(ㄏㄚ)。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大帝也称赞该家族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二.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三.历史名人:
合光文:(公元1950~今),湖北随州人。著名地方农村干部。
1977~1997年任沙窝村四组组长。1997年3月任沙窝村村主任至今。
自任村主任以来,能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带领群众“开发三荒”,创办企业,科学种养,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特别是任村主任以后,工作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1997年组织大战15天栽植意杨1000亩,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了后劲。
在村级财务管理上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办事,坚持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账目,精打细算,为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信任。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微子之后裔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约在远古时代的公元前8000~前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6391~前6210年,出现了盘古、 * 、地皇、人皇、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等“九纪社会”。
传至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 * 帝喾:帝喾次妃有娀氏,生契(商朝祖)为尧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后来周武王封其子武庚于邶。武庚后来反叛,周公即古公亶父征而灭之,然后乃以帝乙之元子微子封于宋邑,建宋国,为周之宾。传三十二世而齐、魏、楚共灭之,三分其地后有了合氏。其支于戴国者,灭于郑国,后有戴氏、甾氏、菑氏。子段分于褚为,褚氏、石氏、褚师氏。
其合氏就是宋微子的后裔,分封在合邑,就是后来的庐郡合邑,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一带,族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合氏。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合邑”是诸侯国对一种城乡共合的居住群体的称呼。
关于合氏,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
今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内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国内外游客都喜欢在该树下拍照留影,以求爱情甜蜜,生活美满。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偃(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公元前239~前286年在位),暴虐无仁、荒淫无道,时人称“桀宋”。宋康王夺了自己的臣下封丘舍人韩凭之妻合息露,强行霸占合氏为妃,为了将韩平支开,他还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青陵台筑成后,宋康王又找了个由头杀害了韩平。
合息露闻讯后,痛不欲生。在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韩平的墓中撞棺而亡。
* 的宋康王出于恶妒,令人把韩平、合息露尸首分别筑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将他们合葬一起。不料奇景出现,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聚合在一起,紧紧扭抱连结着,此后常有百鸟嘻于枝头欢跃、鸣啭。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
连理树,在人们的爱情诗歌中多有借喻。例如,南朝乐府《子夜歌》里就有“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的咏唱。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于地喜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第二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元朝时期古突厥族合鲁温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早在宋、元时期,突厥族合鲁温部落,《补元史·氏族表》中曾有对其氏族中的合鲁温·满速儿有记载,其时他曾任大都路治中的一位官吏。
突厥一族在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发动西征战略的后期,被铁木真的孙子旭烈兀彻底征服,其族诸部落被编入蒙古军旅,后在元朝初期迁落新疆、云南、中原内地等。其中的合鲁温部后逐渐融入蒙古族、回族、汉族与彝族,其族人中有取原部族名称首音为谐音汉字单姓者,称合氏,多居于陕西、云南地区。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明朝时期哈拉王族,属于以帝王改姓赐姓为氏。
哈氏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起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绝大部分人定居中原。
据史籍《续云南通志考》记载:“哈散,赡思丁次子。流于河西,其曾孙政举,始易哈为合。”
赛典赤·赡思丁(公元1201~1279年),先知 * (别庵伯尔,即领袖,西域 * 对 * 教主之尊称)的后裔,是整个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享有极高盛誉的平章政事(中书宰相)。“赛典赤”的汉义,就是“贵族”。
赛典赤·赡思丁在晚年授爵雍国公,又奉命行省云南诸路。他积极为云南地区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创建了云南行省,改善了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文化,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云南期间,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了滇池水系,造福后代,云南各族人民至今还在怀念他。赛典赤·赡思丁还在昆明建清真寺十余所,将 * 教传入滇、黔地区。在赛典赤·赡思丁去世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在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追封为“咸阳王”,号“阿札勒”(极荣耀者),国内外的 * 皆尊称他为“咸阳王巴巴”。
哈散,就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二子哈散,在元朝时期为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都元帅。平安路,就是今青海省东部的平安县,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自古便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为元朝时期西部地区的重要蕃镇之一。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曾想以哈散为相,哈散以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旧,故力辞。元仁宗乃以伯答沙为右丞相,仍任命哈散为左丞相。
史籍《元史》记载“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遝。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朕任卿未专邪?’曰:‘非。’曰:‘近臣有挠政者邪?’曰:‘无有也。’‘然则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帝问:‘为谁?朕能从汝。’哈散再拜谢曰;‘臣愿得张思明。’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未几,升左丞。”
从上史述中可见,哈散为人正直恭谦,他所推举的张思明,后来在元朝整治体制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由于哈家多出将门,且功绩显赫,到哈散的曾孙时代,元顺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赞其家族忠诚,易其哈氏为合氏,其子孙后代中有继为合氏者,但读音仍作hā(ㄏㄚ)。
又据《合氏宗谱》记载:“吾族为元朝咸阳王赛(赡)思丁裔……公殁,葬于省垣南城外斡耳朵……哈政(举)公、王去孙,落籍河西县之下回村,为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科举人,建坊村前,为该县鼎甲之始,授四川绥定府达县正堂,上(明英宗朱祁镇)以其忠臣无二心,应无二口之意,以御笔涂去口旁,由此遵姓合。”其姓氏字虽改为“合”,读音仍作hā(ㄏㄚ)。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大帝也称赞该家族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二.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三.历史名人:
合光文:(公元1950~今),湖北随州人。著名地方农村干部。
1977~1997年任沙窝村四组组长。1997年3月任沙窝村村主任至今。
自任村主任以来,能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带领群众“开发三荒”,创办企业,科学种养,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特别是任村主任以后,工作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1997年组织大战15天栽植意杨1000亩,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了后劲。
在村级财务管理上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办事,坚持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账目,精打细算,为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信任。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矣云南有,应该是少数民族的姓氏
-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唐氏。郡望---满洲文献---他塔喇氏家谱名人---他塔喇博尔康, 他塔喇谭拜,
- 义商书谊伯仲伯作典宝,古今人表作义伯,义姓始此,望出平原、河东。 郡望堂号:平原郡, 河东郡 历史名人:义有仅, 义嘉诰
- 憨民國初年北方有個軍罰叫憨玉琨,曾與馮玉祥大戰但不幸兵敗。
- 络[络,读音作luò(ㄌㄨㄛ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古濮族,出自上古时期巴人居地武络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
-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
- 西林觉罗满族姓。
- 笱笱晓葵 1956年4月生,湖北松滋人,大学文化,主治医师。系 * 县集邮协会会刊主编。主集祖国风光、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动植物、名人等专
- 一、姓氏源流风(Fēng 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伏羲之后,以风为氏。据《帝王世纪》云:“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纪年》曰:“太昊伏
-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上古时期羽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羽山,原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大禹的父亲鲧就在羽山被尧帝所杀。在典籍
- 妙宋代有画家妙颐真,明代有河州卫指挥妙龄。
- 瓜尔佳(加古、夹谷、古里甲)[瓜尔佳,读音作guā ěr yā(ㄍㄨㄚ ㄦˇ ㄧㄚ),满族语为Guuwalgiya Hala]一.姓氏渊源:
- 郅西汉有郅都。
- 问[问,读音作wēn(ㄨㄣ),不可读作wèn(ㄨㄣ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
- 一、姓氏源流双(Shuāng 双)源出有二:1、出自以地名为姓,与蒙姓同出一宗。远古夏朝时期,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与双蒙城,其后代有的以双姓为姓
- 七(柒)[柒,读音作qī(ㄑㄧ)]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吴国君主后裔,属于以部落名称字讹为氏。漆雕复姓是西周朝吴国的
- 一、姓氏源流平(Píng)姓源出有三:1、源出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
- 一、姓氏源流毋(Wú)姓源出有二:1、出自上古,尧帝臣子毋句之后,以祖名为氏。尧为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当中一个臣子名叫毋句的人,此人制造出乐
- 碧鲁[碧鲁、弼噜、必禄,读音作bì lǔ(ㄅㄧˋ ㄌㄨˇ),满语作Biru Hala]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碧鲁
- 漳[漳,读音作zhāng(ㄓㄤ)]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妊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籍《元和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