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介(Jiè)姓源出有二:
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约公元前1818-公元前1766年)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介之推,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得姓始祖:介之窥(见上“1”)。
二、迁徙分布
(缺)介姓望居太原郡(秦置郡。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介 象:字元则,三国时吴国会稽人,从小慕仙好道,经用心揣摩掌握了禁气之术,只因苦于不遇名师,于是遍历山水。当他得知绵山乃群佛众仙聚集之地时,于太和六年(壬子)上山寻访名师不获,加之连日奔波劳累之至,倒地而睡。朦胧中觉额上有阵湿热,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斑斓猛虎在舔自己。那老虎似有灵性,见他醒来便扬长而去。介象预感此山定有神仙,于是继续前行,突然眼前现出一妙龄少女,楚楚动人。介象纳闷,深山老林竟有如此美女,定是神仙,于是恭敬而拜。那女子随手拈来丹经一卷,递于介像,言道:“你虽然悟性较好,但是血食之气未尽,须断谷三年;赐你一书,望用心研读。”说完飘然而去。介象于是在绵山苦心修行,终于修成隐身术,后常下山施展法力,忽现忽没,忽有忽无,变化鸡、石、草、木,还不时给附近百姓铲除盗贼。当地年轻人跟之来到此洞,拜他为师,隐身术遂广泛传开。
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代晋国的贵族,晋文公的臣子。春秋时是晋国人,传说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从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汤奉君解饥。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晋国,即侯位晋文公。文公在赏赐从王者时,竟忘了赏赐有大公的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与那些奸诈从臣,遂携母亲离开国都,辗转上了绵山隐居。后有同情介子推者,悬书宫门为他不平,其文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所见处所!”晋文公看了说:这是指介子推呀。由于我为王市安定大计而思虑,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遂派人四处寻找。后知介子推已死于绵山,晋文公为表自己的过失,旌表功臣,将环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后又有传说: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烧死。过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进冷餐。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缺)
【介姓宗祠通用对联】
〖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与母偕隐;
学道得仙。
——佚名撰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曾跟从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文公归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便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中,文公派人召他,坚持不下山。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终于不愿出山而被烧死。旧俗以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就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会稽人介象,字元则,精通五经百家,暗地里修炼道法,传说能隐形变化。吴主召他到武昌,对他非常尊敬,称为“介君”,又下诏为他建宅院。
之推耻禄;
元则升天。
——佚名撰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及还,不及禄,与其母隐于绵山。下联典指三国时吴介象,字元则,屡试神仙幻术,后成仙而去。
附录:【介姓典故、趣事】
〖寒食节的由来〗
传说,这个节日,是春秋时代为纪念介之推而传下来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他侍奉的国君叫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次,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困苦。重耳全靠臣属采摘野菜野果充饥,这次患病,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介子推便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使重耳及早康复渡过困境。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称晋文公。开始,他对介之推在极困难时期给他的献身帮助,还铭记在心里,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渐渐淡忘了。一次,晋文公对随从他流亡的功臣进行封赏,竟然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决心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回家乡附近一个大山中,过着隐居生活。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回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这才听说他已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晋文公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哪见介之推的影子?他在山顶呼喊,只听见山谷的回音,不见介之推出山相见。晋文公心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逃出山来,如此一来就能见到他了。于是,他命令放火烧山。
正当风急,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把一片青山烧成焦土,就是不见介之推出来。火熄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亲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林之中。晋文公想求见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被烧死也不愿相见,可见心中的怨恨是多么深切。晋文公既悲且痛,悔恨之心终生难释。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三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介(Jiè)姓源出有二:
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约公元前1818-公元前1766年)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介之推,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
得姓始祖:介之窥(见上“1”)。
二、迁徙分布
(缺)介姓望居太原郡(秦置郡。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介 象:字元则,三国时吴国会稽人,从小慕仙好道,经用心揣摩掌握了禁气之术,只因苦于不遇名师,于是遍历山水。当他得知绵山乃群佛众仙聚集之地时,于太和六年(壬子)上山寻访名师不获,加之连日奔波劳累之至,倒地而睡。朦胧中觉额上有阵湿热,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斑斓猛虎在舔自己。那老虎似有灵性,见他醒来便扬长而去。介象预感此山定有神仙,于是继续前行,突然眼前现出一妙龄少女,楚楚动人。介象纳闷,深山老林竟有如此美女,定是神仙,于是恭敬而拜。那女子随手拈来丹经一卷,递于介像,言道:“你虽然悟性较好,但是血食之气未尽,须断谷三年;赐你一书,望用心研读。”说完飘然而去。介象于是在绵山苦心修行,终于修成隐身术,后常下山施展法力,忽现忽没,忽有忽无,变化鸡、石、草、木,还不时给附近百姓铲除盗贼。当地年轻人跟之来到此洞,拜他为师,隐身术遂广泛传开。
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代晋国的贵族,晋文公的臣子。春秋时是晋国人,传说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从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汤奉君解饥。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晋国,即侯位晋文公。文公在赏赐从王者时,竟忘了赏赐有大公的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与那些奸诈从臣,遂携母亲离开国都,辗转上了绵山隐居。后有同情介子推者,悬书宫门为他不平,其文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所见处所!”晋文公看了说:这是指介子推呀。由于我为王市安定大计而思虑,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遂派人四处寻找。后知介子推已死于绵山,晋文公为表自己的过失,旌表功臣,将环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后又有传说: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烧死。过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进冷餐。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缺)
【介姓宗祠通用对联】
〖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与母偕隐;
学道得仙。
——佚名撰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曾跟从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文公归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便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中,文公派人召他,坚持不下山。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终于不愿出山而被烧死。旧俗以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就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会稽人介象,字元则,精通五经百家,暗地里修炼道法,传说能隐形变化。吴主召他到武昌,对他非常尊敬,称为“介君”,又下诏为他建宅院。
之推耻禄;
元则升天。
——佚名撰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及还,不及禄,与其母隐于绵山。下联典指三国时吴介象,字元则,屡试神仙幻术,后成仙而去。
附录:【介姓典故、趣事】
〖寒食节的由来〗
传说,这个节日,是春秋时代为纪念介之推而传下来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他侍奉的国君叫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次,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困苦。重耳全靠臣属采摘野菜野果充饥,这次患病,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介子推便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使重耳及早康复渡过困境。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称晋文公。开始,他对介之推在极困难时期给他的献身帮助,还铭记在心里,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渐渐淡忘了。一次,晋文公对随从他流亡的功臣进行封赏,竟然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决心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回家乡附近一个大山中,过着隐居生活。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回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这才听说他已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晋文公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哪见介之推的影子?他在山顶呼喊,只听见山谷的回音,不见介之推出山相见。晋文公心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逃出山来,如此一来就能见到他了。于是,他命令放火烧山。
正当风急,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把一片青山烧成焦土,就是不见介之推出来。火熄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亲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林之中。晋文公想求见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被烧死也不愿相见,可见心中的怨恨是多么深切。晋文公既悲且痛,悔恨之心终生难释。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三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姓氏源流别(Bié)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按《辞海》解释:别子,古代指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曾巩《公侯议》:“天子之嫡子继世以为天子,
- 斗[斗、鬦、鬬,读音作dòu(ㄉㄡˋ),亦可读作dǒu(ㄉㄡˇ)]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夏禹后裔楚国公族斗伯比,属
- 药根据不同地域,有yao和yue两种读音。相传为炎帝后代,是由炎帝后裔姜姓人分衍而来。另外,药姓人还有其他来源,如传说古代巴郡蛮及突厥、
- 饶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录此姓。饶姓源起华北,出现时间约在战国,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而后由北向南发展,并在江西繁衍
- 一、姓氏源流仇(Qiú)姓源出有三:1、出自九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
- 蹇[蹇、謇、褰、搴、𧝱、䙭、𧛓,读音作jiǎn(ㄐㄧㄢˇ)]←有的古体字显示不出来一.姓氏渊源
- 杨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杨姓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
- 桥相传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其子孙中留有守陵的,就以山名为姓。东汉有太尉桥玄。后桥姓有一支改为乔姓。
- 占占姓是现代人对詹姓的误用, 应该为“詹”姓,现代人喜好简化字,就出了这个姓。
- 【孟氏起源】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孟姓的得
- 留[留、畱,读音作liú(ㄌㄧㄡˊ)]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古帝尧之子丹朱庶兄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姓源·
- 丹[丹,读音作dān(ㄉㄢ)]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血缘背景论,丹氏追本溯源,源头乃
- 中叔中叔氏是春秋時中叔圍的後代。
- 一、姓氏源流仉(Zhǎng)姓源出有二:1、出自党姓,由掌氏后人音讹所改。党姓,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古代党姓的党,读音(Zhǎng
- 一、姓氏源流终(Zhōng 终)姓源出有二:1、出自高阳氏,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颛顼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吴回,吴
- 炅 炔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
- 很现为汉族姓氏
- 点新闻联播曾介绍江苏省南京市有一家庭生一男没有跟父母姓,而取父母都有的笔划另姓点。
- 姓氏源流从(Cóng 从)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
- 【尹姓源流】尹姓的起源有二:1、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