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庆(Qìng 庆)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以父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贺氏即庆氏,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至汉代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姓多改为同义的“贺”姓。
2、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据《潜夫论》载,庆姓为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而又有为陈桓公五世孙改妫姓为庆姓,称为庆氏。
二、迁徙分布
(缺)庆姓出自姜姓,起源于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裔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名庆封。从他以后,他的家族就以“庆”为姓。因此,贺姓起源于庆姓。贺姓郡望广平,会稽。贺姓南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庆封。庆封与齐国大夫崔杼一起,在齐灵公死后,废除公子牙,立公子光为齐庄公,但是不久又弑齐庄公,改立齐景公,于是激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他们首先煽动庆封杀死崔杼,随后又进一步发动政变, * 庆氏宗族,庆封出逃吴国,受封于朱方(今江苏省镇江东部),后来,残存的庆氏宗族也辗转南来。另一支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改妫姓为庆姓的。在汉朝时,因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而改姓贺,也有改姓荆的。故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庆姓望居广陵(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河内(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庆 鸿:东汉洛阳人,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位至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至俱有政声。
庆 普:字孝公,西汉今文礼学“庆氏学”的开创者。沛(今江苏省沛县东)人。任东平王(刘宇)太傅,立为博士。曾与戴德、戴圣同受《礼》学于后苍,故《礼》有大小戴、庆之学。
庆 宽:清末宫廷画师。一字筱珊(1848-1927),享年79岁。别号松月居士,晚号尘外野叟,又号信叟,清代铁岭人,隶正黄旗人。庆宽一生善画,精鉴别古器,早岁读书于灵光寺,受业于法华大师。初从山东袁瑞寿学画,专工笔;复从名师戴醇士学山水;后拜河南王丹麓并学花卉、翎毛、草虫。由于潜心好学,精于水墨设色、丹青技艺,掌握全面。庆宽工书善画,见知于醇亲王,先曾在醇王府供职绘事,后进内务府,历任内务府员外郎、堂郎中、晋三院卿。钦派办理清廷大典,奉旨作大批宫廷历史绘画,其中所画陵寝典礼、崇陵山势全图,受到皇帝特旨嘉奖。光绪十一年,紫光阁修成,朝廷命征粤、回、捻三案战绩,并功臣真像,设立功臣画馆于京师。庆宽总管其事,经六年而全图成,计百数十轴之多。光绪十四年,颐和园兴工,庆宽奉旨设计绘图,凡宫殿、楼台、亭、谢以及点缀各景图样,皆出自他的手笔。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庆宽奉旨主笔绘画该典礼全图,工笔彩绘人物、礼仪,图尽其态,极为工细。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庆宽奉旨绘该典礼全图,从紫禁城直到颐和园之庆典全图长卷。庆宽一生,作画甚多,可惜多为宫廷作画,不留个人款名,外人很少得识,诚为憾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2、堂号(缺)
【庆姓宗祠通用对联】
〖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同二戴;
义著三河。
——佚名撰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县人庆普,字孝公,与戴德、戴圣兄弟同学礼于后苍,于是《礼》有大小戴及庆氏之学。官至东平太傅。下联典指东汉洛阳人庆鸿,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官琅琊、会稽二郡太守,均有突出政绩。“三河”,汉代指河东、河内、河南三郡。
庆(Qìng 庆)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以父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贺氏即庆氏,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至汉代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姓多改为同义的“贺”姓。
2、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据《潜夫论》载,庆姓为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而又有为陈桓公五世孙改妫姓为庆姓,称为庆氏。
二、迁徙分布
(缺)庆姓出自姜姓,起源于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裔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名庆封。从他以后,他的家族就以“庆”为姓。因此,贺姓起源于庆姓。贺姓郡望广平,会稽。贺姓南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庆封。庆封与齐国大夫崔杼一起,在齐灵公死后,废除公子牙,立公子光为齐庄公,但是不久又弑齐庄公,改立齐景公,于是激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他们首先煽动庆封杀死崔杼,随后又进一步发动政变, * 庆氏宗族,庆封出逃吴国,受封于朱方(今江苏省镇江东部),后来,残存的庆氏宗族也辗转南来。另一支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改妫姓为庆姓的。在汉朝时,因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而改姓贺,也有改姓荆的。故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庆姓望居广陵(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河内(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庆 鸿:东汉洛阳人,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位至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至俱有政声。
庆 普:字孝公,西汉今文礼学“庆氏学”的开创者。沛(今江苏省沛县东)人。任东平王(刘宇)太傅,立为博士。曾与戴德、戴圣同受《礼》学于后苍,故《礼》有大小戴、庆之学。
庆 宽:清末宫廷画师。一字筱珊(1848-1927),享年79岁。别号松月居士,晚号尘外野叟,又号信叟,清代铁岭人,隶正黄旗人。庆宽一生善画,精鉴别古器,早岁读书于灵光寺,受业于法华大师。初从山东袁瑞寿学画,专工笔;复从名师戴醇士学山水;后拜河南王丹麓并学花卉、翎毛、草虫。由于潜心好学,精于水墨设色、丹青技艺,掌握全面。庆宽工书善画,见知于醇亲王,先曾在醇王府供职绘事,后进内务府,历任内务府员外郎、堂郎中、晋三院卿。钦派办理清廷大典,奉旨作大批宫廷历史绘画,其中所画陵寝典礼、崇陵山势全图,受到皇帝特旨嘉奖。光绪十一年,紫光阁修成,朝廷命征粤、回、捻三案战绩,并功臣真像,设立功臣画馆于京师。庆宽总管其事,经六年而全图成,计百数十轴之多。光绪十四年,颐和园兴工,庆宽奉旨设计绘图,凡宫殿、楼台、亭、谢以及点缀各景图样,皆出自他的手笔。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庆宽奉旨主笔绘画该典礼全图,工笔彩绘人物、礼仪,图尽其态,极为工细。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庆宽奉旨绘该典礼全图,从紫禁城直到颐和园之庆典全图长卷。庆宽一生,作画甚多,可惜多为宫廷作画,不留个人款名,外人很少得识,诚为憾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2、堂号(缺)
【庆姓宗祠通用对联】
〖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同二戴;
义著三河。
——佚名撰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县人庆普,字孝公,与戴德、戴圣兄弟同学礼于后苍,于是《礼》有大小戴及庆氏之学。官至东平太傅。下联典指东汉洛阳人庆鸿,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官琅琊、会稽二郡太守,均有突出政绩。“三河”,汉代指河东、河内、河南三郡。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宏远宏远是宏姓之后 历史名人有宏远泽魂
- 一、姓氏来源1、是远古大禹治水时,有个大臣叫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的后代有支以费为姓,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
- 一 姓氏源流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炎帝的孙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详),建立了逄国。也称为逄伯郡。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
- 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姓氏源流齐(Qí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
- 一、姓氏源流瞿(Qú)姓源出有三: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
- 一、姓氏源流高堂(Gāo tá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春秋时齐国卿士高敬仲傒之后,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七》、《
- 姓氏起源——卿姓姓氏起源卿姓来源于虞姓,是远古舜帝的后代。传到了战国赵国的虞卿,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沿袭了虞姓,小儿子则以他的职位上卿为姓,
- 夭夭永茂 彝族,1935年生于云南省大姚县。1964年云南艺术美术学院系油画专业毕业。
- 一、姓氏源流皇(Huáng)姓源出有二:1、出自上古三皇之后,以祖上身份“皇”为氏。据《风俗通义》载:“三皇之后,因氏焉。”古代所指的“皇”
- 络[络,读音作luò(ㄌㄨㄛ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古濮族,出自上古时期巴人居地武络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
- 纥干陕西姓。
- 【贺(hè)姓来源】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她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
- 鳣姓考:黄帝臣续先之后。
- 唐姓由来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
- 一、姓氏源流暨(Jì)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
- 必要说明 肖姓是萧姓的俗称。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
- 一、寻根问祖1.《中华一家人》(1)路史: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保氏。(2)姓谱:周礼有保章氏,因官以为氏。(3)千家姓:山阳族。2.《南通历史
- 苑[yuan] 【姓氏源流】 苑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子姓。据《元和姓纂》、《尚友录》所载,商高宗之子文(一作支)封苑侯,其后以其爵号
- 历史来源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
- 端木[端木,读音作duān mù(ㄉㄨㄢ ㄇㄨˋ)]端木:中国第三大复姓。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