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学问政治,荷圣朝眷遇维隆,定国计于仓皇,正人心于末路,比岁来事变迭乘,臣力已殚、臣年已老;
下联:下吏寒儒,皆我公帡幪所隶,溯先民之矩矱,遗后进之追思,从此日泰山失仰,斯文谁属、斯世谁归。
对联备注:
(清-徐绍(日+冉)《挽张之洞联》)
参考注释
问政
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来謁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 九疑山 。”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mao5主5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政暇论文,文餘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朝眷
朝廷的恩遇。《魏书·崔亮传》:“ 元顥 受制 梁国 ,称兵本朝……何但大王家事所宜切齿,等荷朝眷,未敢仰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下官等皆受朝眷,未敢仰从。”
国计
(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仓皇
[in a flurry] 匆促而慌张。也作“仓黄”、“苍皇”、“苍黄”
敌弃炮仓皇遁。——徐珂辑《清稗类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仓皇出逃
正人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书·冏命》:“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僕从罔匪正人。” 孔颖达 疏:“其左右侍御僕从无非中正之人。”《后汉书·桓谭传》:“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唐 司空图 《争名》诗:“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是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他看见也同泥猪瓦狗;遇见正人,任是贫寒求乞,他爱的也同威凤祥麟。” 谢觉哉 《从纪念杜甫想起的》:“统治阶级仇视正人,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2).指嫡系亲属。《红楼梦》第五五回:“﹝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3).做官长的人。《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孙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正,长也,为长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
末路
(1) [dead end;end of the road]∶路途的终点,比喻衰亡没落的境地
(2) [end]∶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比岁
(1).连年。《管子·枢言》:“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汉书·卫青传》:“其后 匈奴 比岁入 代郡 、 雁门 、 定襄 、 上郡 、 朔方 ,所杀略甚众。” 颜师古 注:“比,频也。”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岁飢殍凋残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年老还乡》:“ 元 末,天下扰攘,比岁饥饉。”《清史稿·高宗纪四》:“庚申,以 甘肃 比岁偏灾,免通省民欠籽种口粮仓穀。”
(2).近年。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 ,但纸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於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於民者,悉宽除之。”
事变
(1) [incident]∶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 军事性事件
七七事变
(2) [events]∶泛指事物的变化;世事的变迁
研究周围事变的联系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响导。——《改造我们的学习》
下吏
[junior official] 低级官员
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上》
寒儒
贫寒的读书人。 宋 欧阳修 《读书》诗:“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三侠五义》第二三回:“他虽是饱学名士,却是一个寒儒,家道艰难,止於餬口。”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一:“论定盖棺离乱日,寒儒终不变初衷。”
帡幪
1.本指帐幕。后亦引申为覆盖。
2.庇荫,庇护。
先民
(1) [ancient people]∶泛指古人
(2) [ancient sage]∶古代的贤人
先民询之。——清· 刘开《问说》
矩矱
(1).规矩法度。《楚辞·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王逸 注:“矩,法也;矱,於缚切,度也。” 汉 严忌 《哀时命》:“上同凿枘於 伏羲 兮,下合矩矱於 虞 唐 。”《明史·选举志一》:“时方崇尚新奇,厌薄先民矩矱。”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至 啟禎 时, 钱谦益 、 艾南英 準 北宋 之矩矱, 张溥 、 陈子龙 擷 东汉 之芳华,各树一帜,以召学者。”
(2).定为法度,以为法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能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缾管,何能矩矱?” 宋 洪迈 《<唐黄御史公集>序》:“于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彫饰为工,相与赞翊道真。”
后进
(1) [backward;laggard;those who lag behind]∶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见后进就帮
(2) [less advanced]∶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喜诱益后进。——《后汉书·孔融传》
(3) [descendants] 后辈
新旧一体,侨学兼顾,尊重前辈,培养后进
追思
[recollect] 回想;回忆
追思往昔
从此
(1) [from this time on]∶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泰山
(1) [Mount Taishan]∶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a person of distinction;a thing of sreat weight or import]∶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father-in-law]∶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refined;gentle]∶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斯世
此世,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 守常先生 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以身系安危,不官不隐宗韩侣;
以身系安危,不官不隐宗韩侣;
是气所磅礴,独往独来天地间。
(清-凌德峻《挽彭玉麟联》)对联:登临莫负佳山水 搏击应当好岁华
登临莫负佳山水
搏击应当好岁华对联: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故宫:乾隆题储秀宫)对联:有社稷臣,立朝大节; 为教育界,开幕伟人。
有社稷臣,立朝大节;
为教育界,开幕伟人。
(清-《挽张百熙联》)对联:千古龙蟠虎踞 三春燕舞莺歌
千古龙蟠虎踞
三春燕舞莺歌对联:忠诚作柱石 耿直为栋梁
忠诚作柱石
耿直为栋梁对联:一帘风雨王维画; 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帘风雨王维画;
四壁云山杜甫诗。
(清-《对联》)对联:屴崱峰高千壑秀 灵泉胜迹一水幽
屴崱峰高千壑秀
灵泉胜迹一水幽
(福州:鼓山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对联:与子瞻生同里、官同方,吏治诗材称伯仲;
与子瞻生同里、官同方,吏治诗材称伯仲;
伴和靖寓相邻、殡相近,湖波山色乐神仙。
(清-《挽汪仲洋联》)对联:挺生数千载后,兴学育才,手障狂澜,群言淆乱惟衷圣;
挺生数千载后,兴学育才,手障狂澜,群言淆乱惟衷圣;
入相二三年间,鞠躬尽瘁,心存报国,遗表忧勤更矢忠。
(清-温允恭《挽张之洞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