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于国有郭令再造之勋,规模非三代下苟且侥幸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壮猷、召公维翰; 修身见颜子不违之用,绪余兼四科中政事文学精蕴,师资后进,悲哉邓侯入昴、傅说骑箕。

于国有郭令再造之勋,规模非三代下苟且侥幸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壮猷、召公维翰; 修身见颜子不违之用,绪余兼四科中政事文学精蕴,师资后进,悲哉邓侯入昴、傅说骑箕。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于国有郭令再造之勋,规模非三代下苟且侥幸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壮猷、召公维翰;
下联:修身见颜子不违之用,绪余兼四科中政事文学精蕴,师资后进,悲哉邓侯入昴、傅说骑箕。

对联备注:

(清-王鸿训《挽曾国藩联》)

参考注释

国有

[state-owned] 为国家政府所拥有

国有化

土地国有

铁路国有

国有企业

再造

(1) [give sb.a new lease on life]∶再生。用作感激别人救助

再造之恩,不可妄属。——《宋书·王僧达传》

再造之恩,没齿难忘

(2) [rebuild]∶重建;复兴

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旧唐书·郭子仪传》

国家再造,卿力也

规模

[scale;scope;dimension;size] 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代下

更换。《魏书·薛虎子传》:“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飢寒。 虎子 上表曰:‘臣闻金汤之固,非粟不守; 韩 白 之勇,非粮不战……窃惟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即自随身,用度无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 胡三省 注:“代,更也;下,替也。”此“代下”谓以粮易绢。

苟且

(1) [drift along]∶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苟且偷安

(2) [carelessly;perfunctorily]∶敷衍了事;马虎

因循苟且

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

(3) [improper]∶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

侥幸

[lucky] 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侥幸心理

功名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尚友

(1).上与古人为友。《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二理学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虽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

(2).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 李贽 《覆耿中丞书》:“僕尚友四方,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古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方叔

周宣王 时贤臣。《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蛮荆 来威。” 郑玄 笺:“ 方叔 先与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蛮荆 ,皆使来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壮猷

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 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 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 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 南朝 陈 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 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 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维翰

《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毛 传:“翰,干也。” 郑玄 笺:“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晋书·宗室八王传序》:“始则 韩 彭 菹醢,次乃 吴 楚 称乱。然虽克灭权偪,犹足维翰王畿。” 南朝 梁 江淹 《萧冠军进号征虏诏》:“门下维翰之重,实资名品。” 明 张居正 《贺少宰镇山朱公重膺殊恩序》:“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修身养性

见颜

犹见面。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久闻道德,切思见颜。”

不违

(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

(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绪余

(1).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餘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 李 云:绪者,残也,谓残餘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河北道士》:“门人数十,皆得其绪餘。”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羽人方士,借其名以自重,而实不能知其説,于是就佛经脚根下窃其绪餘,作诸经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四:“这是些艺术,门外的人只凭着耳食的绪余是不能够形容尽致也。”

(2).后代。《梁书·王亮传》:“尚书左丞臣 范縝 ,衣冠绪餘。”《北齐书·段孝言传》:“ 孝言 本以勋戚绪餘,致位通显,至此便骄奢放逸,无所畏惮。”《周书·武帝纪下》:“ 狐 赵 绪餘,降成皁隶。”

四科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政事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文学

(1) [literature]∶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learning;knowledge]∶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师资

[teachers]可以当教师的人才

培养师资

后进

(1) [backward;laggard;those who lag behind]∶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见后进就帮

(2) [less advanced]∶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喜诱益后进。——《后汉书·孔融传》

(3) [descendants] 后辈

新旧一体,侨学兼顾,尊重前辈,培养后进

骑箕

见“ 骑箕尾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于国有郭令再造之勋,规模非三代下苟且侥幸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壮猷、召公维翰; 修身见颜子不违之用,绪余兼四科中政事文学精蕴,师资后进,悲哉邓侯入昴、傅说骑箕。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