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白鹦鹉飞入牡丹亭红梅枝上一捧雪
下联:紫琼瑶降生麒麟阁金印楼头满床笏
参考注释
鹦鹉
(1) [parrot]
(2) 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礼记》
(3) 酒器名
牡丹亭
一名《还魂记》。传奇剧本。明代汤显祖作。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游园时梦中与柳梦梅幽会,醒后怀春而死,葬于花园。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拾得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复生,两人结为夫妇。梦梅向杜宝报讯,反被囚禁。后考试放榜,梦梅得中状元,奉旨与丽娘正式成婚。《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出演出较多。
琼瑶
(1) [precious jade]∶美玉
身居锦秀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西游记》
(2) [other's letter,gift or poem of thanks]∶比喻别人酬答的礼物、诗文、书信等
琼瑶满匣
(3) [snow]∶比喻似玉的雪
只见朔风凛凛,冷气嗖嗖,却已琼瑶密布,飘下一天雪来。——《镜花缘》
降生
[be born] 出生,出世
麒麟阁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金印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楼头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鼠无大小皆称老; 龟有雌雄总姓乌。
鼠无大小皆称老;
龟有雌雄总姓乌。
(清-《嘲乌尔恭额联》)对联:集诸儒析群疑传斯文正印
集诸儒析群疑传斯文正印
继往圣开来学为万世宗师
(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对联:于此间少得佳趣 恨我生不见古人
于此间少得佳趣
恨我生不见古人对联:唯楚有才 於斯为盛
唯楚有才
於斯为盛对联:万壑松风和涧水; 十分烟雨簇渔乡。
万壑松风和涧水;
十分烟雨簇渔乡。
(清-蔡鸿逵《集句联》;杨万里、林逋)对联: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故宫:乾隆题养性殿,乾隆退位休养)对联:瑶台陨月,金屋陨星,西子湖边凄夜雨;
瑶台陨月,金屋陨星,西子湖边凄夜雨;
天上春分,人间春谢,东坡诗内哭朝云。
(清-《挽某人妾联》)对联:壶里满乾坤须知游刃有余漫笑解牛甘小隐
壶里满乾坤须知游刃有余漫笑解牛甘小隐
天下无尔我但愿把杯同醉休谈逐鹿属何人
(广州壶天酒家)对联:礼以待人恭以致昌 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
优然见位忾然闻声对联:十里平湖堤柳合 一庭清景藕花香
十里平湖堤柳合
一庭清景藕花香
(蒙自南湖,在蒙自城南隅,开凿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