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频年感乡国兵戈幸丹梯可蹑青嶂重登出世顿教尘境隔
下联:此地是神仙洞府看灵瀑时飞誓坛高矗入门便觉道心生
对联备注:
(青城山:天师洞内山门)
参考注释
频年
[in consecutive years] 连续几年
频年灾旱
国兵
国家的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汉书·萧望之传》:“国兵在外,军以夏发。”《魏书·崔浩传》:“夫以南人追之,则患其轻疾,於国兵则不然。”
丹梯
(1).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黄节 注:“丹梯,丹墀也。” 唐 许浑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官满定知归未得,九重霄汉有丹梯。”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二:“中郎餘庆传 羊 傅,暂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文选·谢朓<敬亭山诗>》:“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注:“丹梯,谓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诗:“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吕延济 曰:“丹梯,谓山高峯入云霞处。” 唐 欧阳詹 《送闻上人游嵩山》诗:“丹梯石磴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3).指寻仙访道之路。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 金陵 有仙馆,即事寻丹梯。”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鸿宝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宝之 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旧唐书·武宗纪》:“志欲矫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蜡屐》诗:“万钱收锦檿,五岳遍丹梯。”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出世
(1) [vouchsafe;come into being;be born]∶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come out;be published]∶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be above worldly considerations;be not involved in the material world]∶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rise above this world]∶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mao3泽3东《念奴娇·昆仑》
顿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尘境
原为佛教语。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因称现实世界为“尘境”。 唐 司空曙 《寄卫明府》诗:“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 丽泽 ,不类尘境。” 李广田 《<闻一多选集>序》:“而这样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谓‘诗境’拉向‘尘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现实突进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现的。”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神仙
(1) [supernatural being]∶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immortal]∶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洞府
[abode of fairies and immortals]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高矗
[towering] 高高地耸立着
高矗的摩天大楼
入门
(1) [ABC]∶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cross the threshold]∶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yi3解四·释道温》:“yi3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笑谈天地今古 苦究字词句篇
笑谈天地今古
苦究字词句篇对联:中华跃日神龙舞 大地迎春紫燕飞
中华跃日神龙舞
大地迎春紫燕飞对联:比之二祖,轻若鸿毛,亦使肝肠不可忍;
比之二祖,轻若鸿毛,亦使肝肠不可忍;
望汝一归,艰于马角,岂其魂魄又能飞。
(清-范当世《挽孝嫦联》)对联: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最奇云海大观蔚为人间胜境
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最奇云海大观蔚为人间胜境
到处明月清风流水激湍虽无蓬壶仙迹堪称岛上洞天
(台湾:徐守国题嘉义阿里山慈云寺)对联:抗疏不和夷,故奉诏班师,痛哭力辞司马职;
抗疏不和夷,故奉诏班师,痛哭力辞司马职;
上书曾荷赏,倘从戎遂志,感恩愿竟老臣心。
(清-李萼华《挽彭玉麟联》)对联:还我青春年少 问君古往今来
还我青春年少
问君古往今来对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
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
罗汉塑源惠子为江南佛像无双
(赵孟頫题江苏吴县保圣寺)对联:如意风和开泰运 吉祥春早奋新程
如意风和开泰运
吉祥春早奋新程对联:联由兴会欲写七情来北国
联由兴会欲写七情来北国
佛自心生不移一步到西天
(对句:一天见出句:苏小妹e)对联: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
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
民劳思善,愿人勤守隘,俗革歌墟。
(清-李彦章《宣读圣谕亭联》;李兰卿都转李彦章守思恩日题武缘县小陆墟新修宣读圣谕亭联。《榕园楹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