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乙年兄弟游庠,丙年兄弟游庠,丁年兄弟又游庠,三番样画葫芦,昔尚三难今五美; 县考文章入彀,府考文章入彀,道考文章亦入彀,一集编成花萼,前相接轸后联镳。

乙年兄弟游庠,丙年兄弟游庠,丁年兄弟又游庠,三番样画葫芦,昔尚三难今五美; 县考文章入彀,府考文章入彀,道考文章亦入彀,一集编成花萼,前相接轸后联镳。

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乙年兄弟游庠,丙年兄弟游庠,丁年兄弟又游庠,三番样画葫芦,昔尚三难今五美;
下联:县考文章入彀,府考文章入彀,道考文章亦入彀,一集编成花萼,前相接轸后联镳。

对联备注:

(清-何淡如《贺金锡龄五子同时入泮联》)

参考注释

兄弟

(1) [brother]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游庠

就读于府或州县的学宫。庠,原是 周 代的乡学,后泛称学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总丱之时,三人一同游庠。” 清 黄蛟起 《西神丛语·许世卿》:“馆於 嘉禾 项 氏,其子已游庠,督责之甚严。”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群芳榜》:“有 沉濬 者,幼孤,母甚姑息。既游庠,益听其以厚貲出入,乃愈放荡。”

明 清 时,儒生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游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石头点·莽书生强图鸳侣》:“偏生到 莫谁何 ,才出来应童子试,便得游庠入泮,年纪方得一十二岁。”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曾侯甘心受欺》:“此人既游庠食餼,当令人勉之务正。”

丁年

[age attained one's majority] 成丁的年龄

三番

(1).轮流三次。《诗·齐风·猗嗟》“四矢反兮” 唐 孔颖达 疏:“大射皆三番,射讫止,而不復射,是礼射三而止也。”

(2).三组。《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别副以兵七万为资赡,号御围内六班,分三番以宿卫。”

葫芦

(1) [bottle gourd]

(2) 一年生蔓草,叶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实如大小二球重叠,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该蔓草之果实

(4) 葫芦属某些植物的泛称

(5) [bottle gourd peel]∶用作中药的该种植物的干燥果实,用于利尿消肿

(6) [block;block and tackle;tackle]∶滑车的俗称

(7) [calabash]∶由葫芦壳做的器具(如瓶、壶)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muddled]∶糊涂,宋元时有“葫芦提”俗语,意即糊里糊涂;葫芦庙,《红楼梦》里虚拟的庙名。意即糊里糊涂的地方

五美

五种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菑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论语·尧曰》:“ 子张 曰:‘何谓五美?’ 子 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三国 魏 钟会 《菊花赋》:“菊有五美焉。黄花高悬,準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躬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

县考

即县试。《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知县 胡公 作宰,忽有马夫,着红布履来告假。问:‘何事?’曰:‘明日要赴县考。’” 鲁迅 《呐喊·白光》:“ 陈士成 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下午了。”参见“ 县试 ”。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入彀

[come under sb.'s control] 《唐摭言·述进士记载,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后用“入彀”比喻受人牢笼,由人操纵或控制

府考

府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 明 李贽 《覆夏道甫》:“ 江鼎甫 府考无名,想时未到耳。”《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到府,府考过,接着院考。”

道考

犹道试。《负曝闲谈》第一回:“ 陆鹏 看看离着道考尚远,父子两个,趁了原船,回至 甪直 。”

花萼

[calyx] 花叶的外层,构成花的外部,并由分离或连合的萼片组成,通常绿色和叶状,但常像花冠一样有颜色

接轸

(1).车辆相衔接而行。形容其多。 汉 张衡 《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雷车接軫,羽盖成阴。”

(2).形容人才济济。《宋书·顺帝纪》:“然犹正士比轂,奇才接軫。”《旧唐书·则tian1皇后纪》:“观夫 武氏 称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

(3).喻接近,靠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 胡 越 起于轂下,而 羌 夷 接軫也。” 唐 孙恂 《猎狐记》:“然僻居与山藪接軫,豺狼所嘷,若復固拒,是见溺而不援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长沙 忧国,惧足首之倒悬; 臣朔 上书,戒 羌 戎 之接軫。”

联镳

(1).犹联鞭。 唐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诗:“联鑣 长安 道,接武 承明宫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早约戎装去看城,联鑣壕上嘆风尘。”《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人联鑣按轡而行。”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蟠桃宫》:“岁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从,联鑣飞鞚,游览於此。”

(2).喻相等或同进。《北史·甄琛传》:“观其状也,则 周 孔 联鑣, 伊 颜 接衽。” 宋 岳珂 《桯史·富翁五贼》:“名亦在鼎甲,联鑣入团司。”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后此 越石 、 景纯 ,联鑣接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且 日本 人以矮特闻,而今者变法而强,与强 英 联鑣。”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乙年兄弟游庠,丙年兄弟游庠,丁年兄弟又游庠,三番样画葫芦,昔尚三难今五美; 县考文章入彀,府考文章入彀,道考文章亦入彀,一集编成花萼,前相接轸后联镳。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