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居不朽之三,秉节钺、赞枢机,时局正艰危,莽莽神州,公方砥柱中流,遂令日月重光、江河万古; 事君则至死无贰,建新猷、存旧学,暮年期尽瘁,茫茫世界,天不慭遗一老,顿使华夷堕泪、朝野伤心。
对联全文
上联:立言居不朽之三,秉节钺、赞枢机,时局正艰危,莽莽神州,公方砥柱中流,遂令日月重光、江河万古;
下联:事君则至死无贰,建新猷、存旧学,暮年期尽瘁,茫茫世界,天不慭遗一老,顿使华夷堕泪、朝野伤心。
对联备注:
(清-吴庚辛《挽张之洞联》)
参考注释
立言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 achieve glory by writing]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不朽
[live]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秉节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枢机
(1) [important department]∶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
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易·系辞》
局正
谓有气度而纯正。《晋书·任恺传》:“后承间言 愷 忠贞局正,宜在东宫,使护太子。”
艰危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confronting a country] 艰难险阻
莽莽
(1) [luxuriant;rank]∶草木茂盛的样子
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vast;boundless]∶广阔;范围非常宽广
神州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mao5泽5东《送瘟神》
公方
(1).公正方直。也指公正方直的人。《汉书·杜周传》:“近諂諛之人而远公方,信谗贼之臣以诛忠良。”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於是傲兀不检,丸转萍流者,谓之弘伟大量;苛碎峭嶮,怀螫挟毒者,谓之公方正直。” 唐 韦应物 《示从子河南尉班》诗:“拙直余恒守,公方尔所存。”
(2).公私合营工商企业中代表国家的方面。 习平 等《披荆斩棘的人》:“他就是被派到这座新公私合营工厂来担任公方副厂长的 郭明昌 。”
(3).即立方米。
砥柱中流
(1)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像砥柱山(在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起支柱作用的中坚人物或力量
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券。——元· 侯克中《艮斋诗集》
(2) 亦作“中流砥柱”
日月重光
[the sun and the moon shine again] 日月重放光芒。比喻局势的转变
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璇玑得序,五星顺命。——《宋书·孝武帝纪》
江河
(1) [Changjiang River and Huanghe River]∶长江和黄河
(2) [long river]∶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万古
[through the ages;forever;eternally] 万世
至死
[to death] 到死
一直卧床至死
无贰
(1).谓不要有二心;没有二心。《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郑玄 笺:“无有贰心也,无復计度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俭 以计厚待 钦 ,情好欢洽。 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
(2).不可改变。《左传·成公八年》:“公赂之,请缓师。 文子 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
新猷
新的谋略。指建功立业而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其何以振新猷而彰誉问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将今日劳苦功酬,迁旧秩,壮新猷。”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其各激发忠义,以涤旧污,以建新猷。”
旧学
(1) [old Chinese learning]∶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
(2) [old knowledge]∶旧时所学的知识
暮年
[declining years;evening of one's life;old age] 人到老年
尽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
茫茫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世界
(1) [world]
(2) 一切事物的总和
世界观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universe]∶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society]∶指社会状况
现在是什么世界,还允许你不讲理
(6) [domain]∶领域;活动范围
内心世界
(7) [country;state power]∶江山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 朱家坏。——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8) [mass]∶大家,众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jin5瓶5梅词话》
不慭遗
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天不憖遗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丞相兰公晚遇》:“及薨於位,上再兴不憖遗之叹,而废常朝者三日,册赠之礼,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憖 ”。 唐 颜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憖,其恨若何!”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
(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国于一老。” 王闿运 《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华夷
(1).指 汉 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 中国 和外国。《晋书·元帝纪》:“天地之际既美,华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咏蜀道画图》:“华夷山不断, 吴 蜀 水相通。”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卿勋在庙社,名闻华夷。”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又译字之人,必 华 夷两通而后能之。”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堕泪
指堕泪碑。借喻死者德高望重,百姓望其碑而落泪。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远墓志》:“ 长安 传坐,恩礼盛於 西京 ; 襄阳 堕泪,悲慟喧於南北。”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庶使波溢 渤澥 ,识堕泪於千龄。” 宋 张齐贤 《洛阳縉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知 齐王 於 唐 末有大功, 洛 民受赐者四十年,比夫甘棠堕泪,宜昭祀典。”
朝野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 朝廷和民间,现指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伤心
[grieve]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革命精神龙腾虎跃 建设成就日异月新
革命精神龙腾虎跃
建设成就日异月新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 是日也天朗气清
此地有崇山峻岭
是日也天朗气清
(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集《兰亭集序》)对联:字水汇三巴涌地词源倾井络
字水汇三巴涌地词源倾井络
笔峰联七曲凌云逵路入文昌
(曹六兴题四川锦江书院大厅)对联:有经济才,有著作才,想平生气薄风云,每当五夜倾谈,放胆敢论天下事;
有经济才,有著作才,想平生气薄风云,每当五夜倾谈,放胆敢论天下事;
为文字交,为道义交,更此日欢联秦晋,讵料九原永别,伤心遽作古之人。
(清-文星瑞《挽何应祺联》)对联:十九年旌节云从,东随防海,南侍巡江,由末职荐擢偏裨,荷大德裁成,未酬万一;
十九年旌节云从,东随防海,南侍巡江,由末职荐擢偏裨,荷大德裁成,未酬万一;
五千里戈船棋布,外慑夷酋,内除奸宄,洎暮龄重劳整顿,愿狂澜永奠,上慰忧勤。
(清-章文彬《挽彭玉麟联》)对联:万口流传新教育 千秋根柢大文章
万口流传新教育
千秋根柢大文章对联:花放杏林滋气血 药生兰室补肢身
花放杏林滋气血
药生兰室补肢身对联:殊锡曾为大司马; 仙城今见五层楼。
殊锡曾为大司马;
仙城今见五层楼。
(清-倪文蔚《广州五层楼联》)对联:思友传鱼信; 呼童算鹤粮。
思友传鱼信;
呼童算鹤粮。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十)》)对联:道德博闻曰文,因事有功曰襄,君予易名臣副实;
道德博闻曰文,因事有功曰襄,君予易名臣副实;
不殖生产为忠,不树党援为正,生荣八表死千秋。
(清末近现代初-杨士琦《挽张之洞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