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酿彼太和醇醇有味
下联:酒其言德郁郁生香
参考注释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有味
(1) [tasty]∶指食物滋味好
这菜真有味,我爱吃
(2) [stink]∶食物变质而馊臭
饭有味了,吃了会闹肚子的
(3) [delightful]∶有情趣
这幅小品画很有味儿
言德
用语言来阐扬德教。《国语·周语下》:“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 韦昭 注:“言德,以言发德教也。”
郁郁
(1) [luxuriant;lush]∶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郁郁不乐
生香
(1).散发香气。 唐 薛能 《杏花》诗:“**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2).指芸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吴兆宜 注引《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
(3).麝香品类之一。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麝》﹝集解﹞引 苏颂 曰:“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卯至东方蓬勃日 兔来华夏振兴时
卯至东方蓬勃日
兔来华夏振兴时对联:五蕴皆空何处无真身示现
五蕴皆空何处无真身示现
一尘不染此中有妙相庄严
(浙江天台山寒明楼清·俞樾)对联:死生一度人皆有 意气相倾山可移
死生一度人皆有
意气相倾山可移对联:皇国需才,看凤翥鸾翔,天下士各凭造就;
皇国需才,看凤翥鸾翔,天下士各凭造就;
仙瀛有路,伫风骞浪吸,眼中人休便徘徊。
(清-吴荣光《凤池书院联》;吴荣光题福建凤池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对联:开樽永夕,折柬连朝,小别才经旬日;
开樽永夕,折柬连朝,小别才经旬日;
身历十洲,胸含千古,大才更有几人?
(清-孙家鼎《挽曾纪泽联》)对联:花香丰稔岁 燕舞吉祥图
花香丰稔岁
燕舞吉祥图对联:天上何如人间好 心中常似海洋宽
天上何如人间好
心中常似海洋宽
(天心阁:曹治勋)对联: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只胸中吞云梦 * ,未许回澜。
(清-吴獬《岳阳楼》)对联:千盏红灯映明月 万家烟火闹元宵
千盏红灯映明月
万家烟火闹元宵
(庸叟/元宵节联)对联:纱幔仰传经,八座起居,彤管频题香茗集;
纱幔仰传经,八座起居,彤管频题香茗集;
板舆隆养志,三春报答,碧幢忽废蓼莪篇。
(清-林则徐《挽麟庆母恽太夫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