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对联全文
上联: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下联: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对联横批:
求生安养
参考注释
土法
[indigenous(或 local) method] 民间用的土办法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胸怀
[breast;breadth of vision] 胸襟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弥陀
[Amitabha Buddha] 阿弥陀佛的略称。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
弘誓
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无量寿经》卷上:“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净土咏》:“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羣生。”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寳臺四藏,将十万轴,因发弘誓,永事流通,仍书愿文,悉连卷后。”
九界
(1).佛教语。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法华玄义·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权非实,而能应於九界之权,一界之实。”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独未之闻。”
(2). 康有为 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念佛
[chant the name of Buddha;pray to Buddha] 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
得度
(1).合乎法度。《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远於计。”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槃境界。《无量寿经》卷下:“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自是登坛莅事三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餘人。”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太平经》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寿。”
生死
(1) [life and death]∶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fatal]∶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淫欲难除空想砂石成美味
淫欲难除空想砂石成美味
妄言不断恰似凡夫称国王
(河南卫辉宝昙禅寺大雄宝殿)对联:兰有国香清益远 松如人寿老逾坚
兰有国香清益远
松如人寿老逾坚
(中南海:春耦斋)对联:云路九秋高,驱毂振缨,桂子香时来日下;
云路九秋高,驱毂振缨,桂子香时来日下;
客怀三月远,停杯剪烛,木棉红处话波罗。
(清-《北京番禺会馆联》)对联:凭栏看青山烟雨翠岫风云都收来百尺楼头无边光景
凭栏看青山烟雨翠岫风云都收来百尺楼头无边光景
引领想纯阳神仙太白诗酒倘到得两人胸次何等逍遥
(云南:侯应中题景东石云寺。纯阳:即吕洞宾)对联:雪埋枯兰凄艳寒 水拍金沙云崖暖
雪埋枯兰凄艳寒
水拍金沙云崖暖对联:小亭秋草静; 曲沼晚荷疏。
小亭秋草静;
曲沼晚荷疏。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四四一)》)对联:树大招风风撼树 人为高名名丧人
树大招风风撼树
人为高名名丧人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大圣被魔法所困)对联:宜民颂起延年后; 寿世筵开浴佛先。
宜民颂起延年后;
寿世筵开浴佛先。
(清-梁章钜《贺兴仁60寿联》;梁章钜赠桂林太守兴静山寿联)对联:风光无限春色知众意 天地有情政策暖民心
风光无限春色知众意
天地有情政策暖民心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康有为题袁崇焕祠,位于龙潭湖公园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