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飞来乍讶从灵鹫
下联:下拜何妨学米颠
对联备注:
(苏州:留园可亭。灵鹫:指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
参考注释
灵鹫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下拜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齐侯 将下拜。” 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结轡下拜。”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何妨
(1) [why not]∶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might as well]∶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米颠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的别号。 米芾 字 元章 ,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 宋 文天祥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 米颠 。”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词:“空归去,数声暝磬,行过 米颠 坟。”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大或 朱勔 纲上餘,小或 米颠 手中出。”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这条路谁人不走 那件事劝你莫为
这条路谁人不走
那件事劝你莫为
(四川泸县城隍庙)对联:黄润紫团功殊高妙 玉兰金井品重杏林
黄润紫团功殊高妙
玉兰金井品重杏林对联:诵左思蜀都赋,江汉炳灵,文物媲西京,郡合有茂才异等;
诵左思蜀都赋,江汉炳灵,文物媲西京,郡合有茂才异等;
读王勃益州碑,賨渝变俗,儒风被东鲁,客休歌下里巴人。
(清-蔡振武《重庆府试院联》)对联:龙庭水榭宜凉影 印砌烟花带露姿
龙庭水榭宜凉影
印砌烟花带露姿
(颐和园:乐寿堂。位于玉澜堂北面)对联:和声鸣盛 感物通灵
和声鸣盛
感物通灵
(歌舞厅)对联:正身以俟时 守己而律物
正身以俟时
守己而律物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师题堂屋联)对联:两岸蒹葭秋色里 满庭梧叶月明中
两岸蒹葭秋色里
满庭梧叶月明中
(朱熹、刘翰)对联: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之唯其忠贞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之唯其忠贞
吾辈尚存誓必长期抗战还我山河
( * 挽范筑先)对联:浅水初横约; 遥山偶见楼。
浅水初横约;
遥山偶见楼。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三零零)》)对联:绝塞扫狂夷百战雄师奋越石
绝塞扫狂夷百战雄师奋越石
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魄拟睢阳
( * 挽东北军将领刘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