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视民如伤,锡邑苍生皆我子;
下联: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对联备注:
(清-武承谟《无锡县署头门联》;无锡:武承谟题县衙大门)
参考注释
视民如伤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赵岐 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 孙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 晋 潘岳 《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 视下如伤 ”、“ 视人如伤 ”。《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 唐 杨炯 《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
苍生
(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杨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修己
自我修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参见“ 脩己 ”。
东林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 庐山 东林寺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 东林寺 ”。
(3).指 明 末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 东林党 ”。
(4).指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参见“ 东林书院 ”。
前辈
(1) [senior]∶年岁大的人
我的前辈
(2) [the elder generation]∶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elder]∶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elder statesman]∶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forefather]∶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precursor]∶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骏马四蹄击鼓 羚羊双角开春
骏马四蹄击鼓
羚羊双角开春对联:松滋龙剂金同质 易水犀纹玉比珍
松滋龙剂金同质
易水犀纹玉比珍对联:清木赋鹦鹉 奇恨郁鸱夷
清木赋鹦鹉
奇恨郁鸱夷
(罗惇曧挽黄基罗惇曧)对联:乐浪城边,曾偕叔子从戎,当年矢志成仁,早识教忠先有训;
乐浪城边,曾偕叔子从戎,当年矢志成仁,早识教忠先有训;
待云盦里,闻道如来转劫,今世备膺全福,悬知证果定非虚。
(清-《挽盛康联》)对联:三朝元老备三尊,更羡四代联帏,三祝华封荣寿域;
三朝元老备三尊,更羡四代联帏,三祝华封荣寿域;
八一遐龄逢八月,欣观满堂辑庆,八千椿树茂乔门。
(清-廖厚初《贺寿并婚联》)对联:堂开莲社香光远 门对蒿峰云路幽
堂开莲社香光远
门对蒿峰云路幽
(上虞福仙寺寺门)对联:一门绕五福 四代庆同堂
一门绕五福
四代庆同堂
(生孙生曾孙)对联:狼抗敦无礼; 犀燃峤有心。
狼抗敦无礼;
犀燃峤有心。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七七一)》)对联:贤王汤沐旷代犹存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清簟疏帘藉一局围棋睹胜
贤王汤沐旷代犹存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清簟疏帘藉一局围棋睹胜
江表风流于今未泯依旧湖山整理更收拾玳梁画栋待双栖燕子归来
(南京胜棋楼:陈祖宋。汤沐:即汤沐邑)对联:精诚感东昧西夷,勋猷未竟;
精诚感东昧西夷,勋猷未竟;
著述原身退名遂,品望独尊。
(清-任辰书《挽郭嵩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