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蹇蹇此孤忠每感君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向日难回垂没景
下联:漫漫若长夜空剩我灵均问天杜陵哭野临风重赋大招篇
对联备注:
(冯煦挽许静山)
参考注释
蹇蹇
(1).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颜师古 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起民之病,治国之疵,蹇蹇一心,如对策时。”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2).平直貌。蹇,通“ 謇 ”。 汉 扬雄 《太玄·勤》:“往蹇蹇,祸邇福远。” 范望 注:“蹇蹇,平直也。”
(3).迟缓貌。《三国志·魏志·苏则传》“侍中 傅巽 掐 则 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则 笑曰‘我诚不能效汝蹇蹇驱鹿车驰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四》:“驻筯不能食,蹇蹇步闈里。”
孤忠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kou3交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精卫填海
[the mythical bird Jingwei trying to fill up the sea with pebbles] 相传炎帝有一名叫女娃的少女,不慎淹死于东海后,变成精卫鸟,立志衔西山木石填平东海,使众人不再受害。比喻有雄心猛志的人或事。又借喻人所做的徒劳之事
愚公移山
古代寓言:北山 愚公 ,年近九十。屋前有 太行 、 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智叟 认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 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动,派 夸娥氏 二子把山背走。见《列子·汤问》。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清 黄宗羲 《张苍水墓志铭》:“ 愚公 移山, 精卫 填海。常人藐为説铃,贤圣指为血路也。”亦省作“ 愚移 ”。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
向日
(1) [in former days] 往日;从前
向日所议非小女,原是舍甥女。——《玉娇梨》
(2) [to sun]∶朝着太阳;面对太阳
垂没
(1).亦作“ 垂殁 ”。垂死。《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舜 ﹞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二》:“﹝ 朱子 ﹞垂没之日,犹改定《大学·诚意》章句,凡以明圣道也。”
(2).沉没;淹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塼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漫漫
(1) [vast;boundless]∶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very long]∶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flat]∶平缓
海流漫漫
(4) [all over the place]∶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numerous]∶众多
漫漫群生
(6) [confused]∶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长夜
(1) [endless (long) night]∶漫长的黑夜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miserable days]∶比喻黑暗的时代
长夜难明赤县天。——mao3泽3东《浣溪沙》
(3) [all night]∶整夜;彻夜
长夜之饮
灵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问天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杜陵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重赋
(1).苛重的赋税。《汉书·万石传》:“惟吏多私,徵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 颜师古 注:“朝廷特为流人设法,又禁吏之重赋也。”《汉书·谷永传》:“峻刑重赋,百姓愁怨。”
(2).加重征收赋税。《后汉书·翟酺传》:“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大招
(1).古乐名。即《大韶》。 汉 蔡邕 《独断·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舜 曰《大韶》,一曰《大招》。”
(2).《楚辞》篇名。相传为 屈原 所作。或云 景差 作。 王夫之 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繫之以大,盖亦因 宋玉 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 乔生 为我写一通焚之 文忠 墓前,以当‘大招’。”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儿孙拜墓携村酒,旌节临江赋‘大招’。”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岁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孙升妻杨夫人《书斋联》)对联:大鹏鸟飞九万里 蟠桃子熟三千年
大鹏鸟飞九万里
蟠桃子熟三千年对联:二公并轿撑双傘大小十人
二公并轿撑双傘大小十人
一家造册分两圖内外八口
(明长沙府尹答对吴江县令)对联:比之二祖,轻若鸿毛,亦使肝肠不可忍;
比之二祖,轻若鸿毛,亦使肝肠不可忍;
望汝一归,艰于马角,岂其魂魄又能飞。
(清-范当世《挽孝嫦联》)对联:开展人民强身活动 提高民族康健水平
开展人民强身活动
提高民族康健水平对联:雪里岂无含翠草 春深原有未开花
雪里岂无含翠草
春深原有未开花对联:西兑斋心陈白琥 大田发咏庆黄云
西兑斋心陈白琥
大田发咏庆黄云
(乾隆题月坛具服殿,位于阜成门外南礼士路,又名“夕月坛”)对联:画栋雕梁齐称杰构 德门仁里共庆安居
画栋雕梁齐称杰构
德门仁里共庆安居对联:陆台精卫齐填海 中外贤人共架桥
陆台精卫齐填海
中外贤人共架桥对联:千岩迤俪藏幽胜 万树凝烟罩峰奇
千岩迤俪藏幽胜
万树凝烟罩峰奇
(青城山:冷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