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两袖清风龙虎惧
下联:一身正气鬼神惊
对联两袖清风龙虎惧 一身正气鬼神惊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两袖清风
[have clean hands;remain uncorrupted; have unsoiled hands] 原指人迎风潇洒,飘飘欲仙之态。后比喻为官清廉。现也指家贫,一无所有
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元· 魏初《送杨季海》
龙虎
(1) [manner of an emperor]∶形容皇帝的气派
(2) [hero; warrior]∶比喻英雄豪杰
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一身
(1) [the whole body;all over the body;from head to foot]∶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suit]∶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single person]∶一个人
孑然一身
正气
(1) [vital-qi]
(2) 同真气。生命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
正气者,正风也。——《灵枢·刺节真邪》
(4) [complexion;color]∶正常气色
(5) [open and aboveboard;just and honorable]∶光明正大的风气
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6) [upright]∶刚正的气节
正气凛然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偕窗焦作纸; 客路柳为鞭。
偕窗焦作纸;
客路柳为鞭。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七十六)》)对联:经济迈时贤,正如日方中,军国平章堪继踵;
经济迈时贤,正如日方中,军国平章堪继踵;
声威播寰海,忽大星遽陨,绥柔事业付谁肩。
(清-禹志涟《挽曾纪泽联》)对联:长剑倚崆峒,勒石有缘赓载笔;
长剑倚崆峒,勒石有缘赓载笔;
旧巢归故燕,衔泥无计补倾梁。
(清-章寿彝《挽左宗棠联》)对联:海是龙故乡龙腾海宇龙兴起
海是龙故乡龙腾海宇龙兴起
春为花世界花吐春光花盛开对联:人如天上珠星聚 春到筵前柏酒香
人如天上珠星聚
春到筵前柏酒香对联:泥雪人生几鸿爪; 津亭诗句万牛毛。
泥雪人生几鸿爪;
津亭诗句万牛毛。
(清-冯誉骥《鸿雪轩联》)对联: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清-许庚身《书室联》,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对联:迎澳门回归美酒壮声色扬鞭快催千里马
迎澳门回归美酒壮声色扬鞭快催千里马
贺五旬国庆兰陵助神威阔步极登万仞峰
(闽宜 兰陵美酒厂)对联:进门来发长须乱相貌老 出店去眉清目秀年纪青
进门来发长须乱相貌老
出店去眉清目秀年纪青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清-李因培《随园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