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去莫回头曾不管昨日阴晴今朝冷暖 来犹谛当须记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去莫回头曾不管昨日阴晴今朝冷暖 来犹谛当须记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佛教15字对联

对联全文

上联:去莫回头曾不管昨日阴晴今朝冷暖
下联:来犹谛当须记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参考注释

回头

(1) [turn one's head]∶把头转向后方

(2) [repent]∶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later]∶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不管

(1)

[in spite of;despite]∶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whether;no matter]∶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昨日

[yesterday] 昨天

阴晴

(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今朝

(1) [today;this day;at the present;on this day]∶今天

(2) [now]∶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冷暖

[changes in temperature—well-being]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关心农民的冷暖

当须

必须。《左传·昭公十三年》“有人无主,二也” 晋 杜预 注:“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晋书·甘卓传》:“答问损益,当须博通古今,明达政体,必求诸坟索,乃堪其举。”《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

记取

[bear in mind;remember;commit to memory]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西天

(1) [India]∶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因为印度古称 天竺,在中国西南方向,故略称 西天;所谓“西天取经”即指去印度取经

(2) [Western Paradise] [佛]∶指极乐世界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西游记》

四七

(1).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先在长安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李贤 注:“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 汉 火德,故火为主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四七之期必尽,百六之数溘屯。”原注:“ 齐 初践祚计止於二十八年。”

(2).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

(3).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东汉 开国功臣 云台 二十八将。《文选·张衡<东京赋>》:“我 世祖 忿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李善 注:“四七,二十八将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张载 注:“四七者, 汉 光武 二十八将也。” 清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 援 ( 马援 )之智勇,冠於四七。”参见“ 二十八将 ”。

(4).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李贤 注:“四七,二十八宿也。诸侯为天子守四方,犹天之有二十八宿。《汉官仪》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词》:“伏以四七在天,垂文定位;三八镇地,设象分灵。”

(5).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鲍廷璽 哭着应道:‘小的父亲死了。’ 向道臺 道:‘没了几时?’ 鲍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参见“ 七七 ”。

东土

(1).古代指 陕 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 桓公 为司徒,甚得 周 众与东土之人。” 韦昭 注:“东土, 陕 以东也。” 宋 刘克庄 《代毛颖谢表》:“伏念臣 中山 旧族,东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东乡试策问》之一:“矧东土为圣人父母之邦,名儒继踵,多士仰慕,师法尤易兴起者乎!”

(2). 东晋 、 南朝 时也特指 苏南 、 浙江 一带。《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 广州 ,刺史 邓岳 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书·自序》:“初, 钱唐 人 杜子恭 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京邑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

(3).古代称 中国 。对西方而言。《穆天子传》卷十五:“ 西王母 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西游记》第八回:“ 菩萨 不敢久停,曰:‘今领 如来 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而 巴黎 新闻纸传扬殆遍,谓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负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举人,而东土之人,独未有考取文词秀才者,有之则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二》:“佛法始来东土,排场实在相当热闹。”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ba8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去莫回头曾不管昨日阴晴今朝冷暖 来犹谛当须记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