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公真当代通儒,仰群书淹贯、八表经营,劝学尤能崇吾道; 世赖中朝夹辅,正一德明良、万邦时宪,鞠躬惜遽陨台星。

公真当代通儒,仰群书淹贯、八表经营,劝学尤能崇吾道; 世赖中朝夹辅,正一德明良、万邦时宪,鞠躬惜遽陨台星。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公真当代通儒,仰群书淹贯、八表经营,劝学尤能崇吾道;
下联:世赖中朝夹辅,正一德明良、万邦时宪,鞠躬惜遽陨台星。

对联备注:

(清-金葆桢《挽张之洞联》)

参考注释

真当

真的;当真。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三姑,我着你晒一晒,真当不肯。”

通儒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后汉书·贾逵传》:“ 逵 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群书

[books of all sorts] 指各类书籍

博览群书

淹贯

(1).深通广晓。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六经淹贯,诸史旁通。”《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有几个淹贯的文人,毕竟前生是个宿学悟性,絶不由人。”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执事淹贯西学,又久处 香港 ,为乡人所深知。”

(2).指深通广晓的人。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清 张廷玉 等《上<明史>表》:“臣等才谢宏通,学惭淹贯。”

表经

典范,准则。《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劝学

[encourage learning;urge sb. to attend school] 勉励人学习;鼓励人努力学习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中朝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夹辅

辅佐。《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室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 宋 沉初 《周以宗强赋》:“任先宗子,协图夹辅之勋;本固王家,益植太平之趾。” 明 徐复祚 《一文钱》:“我想做人家虽要家主勤俭,也须妻儿奴僕夹辅纔好。”

正一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南朝 齐 顾欢 《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 。” 南唐 谭峭 《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 东汉 张陵 所创。传说 太上老君 亲授 张陵 《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 张陵 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 张陵 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 唐 宋 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事 潘师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导引、服饵之术。 师正 特赏异之,谓曰:‘我自 陶隐居 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元史·释老传·张与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善能书符遣将,剖断人间祸福。”

明良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沉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 桀 紂 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万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mao33东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时宪

(1).《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 孔 传:“宪,法也。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后称当时的教令为时宪。《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潘岳 《许由颂》:“通於时宪,顷匡不盈。”

(2).即时宪历。《清史稿·时宪志一》:“ 睿亲王 言:‘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参见“ 时宪历 ”。

鞠躬

(1) [bow]∶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

(2) [salute]∶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台星

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公真当代通儒,仰群书淹贯、八表经营,劝学尤能崇吾道; 世赖中朝夹辅,正一德明良、万邦时宪,鞠躬惜遽陨台星。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