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是戏看善报恶报近报远报从来毫发不差在世为人休放胆 虽云好耍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正乃众相所视当场出马要留神
对联全文
上联:莫说是戏看善报恶报近报远报从来毫发不差在世为人休放胆
下联:虽云好耍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正乃众相所视当场出马要留神
对联备注:
(魏益皆题湖南省隆回金星观戏台)
参考注释
说是
惯用语。表示转述别人的话。《红楼梦》第九六回:“ 蟠儿 那里,我央 蝌儿 去告诉他,説是要救 宝玉 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记得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从 杭州 商号里寄信回来,説是身上有病,叫我到 杭州 去。”
善报
[good retribution] 迷信的人指做好事后得到好报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恶报
[proper retribution for sin] 迷信的人指做坏事后得到坏报应
恶人得恶报
从来
[always;all along]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毫发
[hair;the least bit;the slightest] 毛发,比喻些许(多用于否定式)
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不差
(1)
[all right]∶全对,无差错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2)
[not bad]∶不错,不坏
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在世
[be living] 活着;存活于世间
老人要是还在世,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为人
(1) [behave;conduct oneself]∶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be a decent person]∶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facial features]∶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放胆
[act boldly and confidently] 放心大胆
放胆说,别怕错
众相
(1).古代为卿大夫赞礼的人。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每门止一相》:“惟上摈近君相礼,故别之曰君相,以殊於众相也。”
(2).佛教语。谓诸种形相。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至 瞿罗罗鹿 ,见 佛影窟 ,入山十五步,四向户,遥望则众相炳然,近看瞑然不见。” 宋 翁卷 《冬日过道上人旧房》诗:“已知超众相,假质任成灰。” 清 奚侗 《雾泊辽海同中冷作》诗:“一白空濛无众相,四方迷惑况诸天。”
当场
(1) [in the act]∶正在现场
当场抓住
(2) [on the nail]∶立即
当场付账
(3) [on the spot;then and there]∶在事情、事件发生的现场
当场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出马
[go into action;take the field] 出阵杀敌;出面参与
这么点儿事你就不必出马了
留神
[be careful;keep one's eyes open;look out;take care] 小心;对某事保持警惕
留神钱包
留神,汽车来了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大哉言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哉言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者效也,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清末近现代初-章钰《题崇化学会联》)对联:百尺高梧栖彩凤 万川汇海起蛟龙
百尺高梧栖彩凤
万川汇海起蛟龙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 * 1930年题宁都军民誓师大会会场)对联:十年来诲我深恩,以圣贤学问相勖,以国士远大相期,九游钟阜九承欢,方冀遐龄同海鹤;
十年来诲我深恩,以圣贤学问相勖,以国士远大相期,九游钟阜九承欢,方冀遐龄同海鹤;
万里外惊闻噩耗,去惠敏归丧浃辰,后新妇捐尘一日,再渡沧溟再魂断,更挥余泪感哀蝉。
(清-曾广钧《挽曾国荃联》)对联:幸一第成名,君为老亲娱暮景;
幸一第成名,君为老亲娱暮景;
迟数年作宦,天留暇日著奇书。
(清-何玉田《贺赵君联》)对联: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对联:鸣花炮声声道喜 起大梁步步登高
鸣花炮声声道喜
起大梁步步登高对联:阶下泉声答松籁 云间树色隐峰螺
阶下泉声答松籁
云间树色隐峰螺
(康熙题天津古中盘寺,在蓟县城西北紫盖、莲花、毘庐三峰之间)对联: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退拜一峰尊。
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退拜一峰尊。
(清-黎士宏《武夷山寺联》)对联:继曾胡左李而还,翊赞熙朝,允推贤相;
继曾胡左李而还,翊赞熙朝,允推贤相;
研新旧中西之学,宣扬德教,普育英才。
(清-高德光《挽张之洞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