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 苏州官似谥,本清才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
对联全文
上联: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
下联:苏州官似谥,本清才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
对联备注:
(清-梁章钜《韦应物祠联》)
参考注释
史传
史册;历史。《晋书·郑方传》:“博涉史传。”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歷代史传,无不贯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关帝 祠中,皆塑 周将军 ,其名则不见於史传。” 阿英 《方志敏同志早年写的小说》:“研究他的史传和文学生活,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儒林
[academic circles] 儒家学者之群
读书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不碍
[without prejudice]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中年
(1) [middle age]∶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medium term]∶中期
苏州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才名
(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 宋 陆游 《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卧理
犹卧治。《南史·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胜,非亲贤不居,卿与我卧理之。”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偃息近藩,旨酒盈樽,可以卧理,不废清言。”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自从到任以来,且喜刑清政肃,吏辑民安,官舍清閒,可称卧理。”
末俗
(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日月壶公酒 春秋太傅诗
日月壶公酒
春秋太傅诗
(严复贺张秋谷六十寿)对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酒满金樽月满楼
水如碧玉山如黛
酒满金樽月满楼对联:南山玉凤传珍宝 北海金龙送福财
南山玉凤传珍宝
北海金龙送福财对联:处处欢歌歌盛世 家家喜庆庆新春
处处欢歌歌盛世
家家喜庆庆新春对联:百战大功成,迄今江海澄清,元老声威震南国;
百战大功成,迄今江海澄清,元老声威震南国;
七年知己重,忽感山邱零落,遥天悲痛望西州。
(清-阎赓良《挽彭玉麟联》)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在外平成河汉江淮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在外平成河汉江淮
(绍兴:三过其门:禹在外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对联:只手补金瓯,即今南国棠甘,半壁河山资砥柱;
只手补金瓯,即今南国棠甘,半壁河山资砥柱;
大星沉碧落,回忆东征瓜苦,十年江海梦旌旗。
(清-杨玉书《挽曾国荃联》)对联:康乐合亲皆大欢喜 富贵寿考长宜子孙
康乐合亲皆大欢喜
富贵寿考长宜子孙对联:日丽风和喜奏金蛇曼舞 民强国富远瞻骏马腾飞
日丽风和喜奏金蛇曼舞
民强国富远瞻骏马腾飞对联:香云自山起 花雨从天来
香云自山起
花雨从天来
(余姚芦山寺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