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鼎湖莫挽龙髯日;
下联:鸳水争持牛耳时。
对联备注:
(清-《嘲文士大会嘉兴联》)
对联鼎湖莫挽龙髯日; 鸳水争持牛耳时。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 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 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2).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3).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4).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 鼎湖宫 ,《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三辅黄图·甘泉宫》:“ 鼎湖宫 ,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龙髯
亦作“ 龙髥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争持
[refuse to give in] 争斗,争执而不相让
两方面争持不下
牛耳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郑玄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宋 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 洪君 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 蒋同超 《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 建安 ,当年牛耳执骚坛。”参见“ 执牛耳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四面青山三面水 一城绿柳满城花
四面青山三面水
一城绿柳满城花
(张元俊题吉林抚松县镇江楼)对联:月临波作案; 云倚树为屏。
月临波作案;
云倚树为屏。
(清-颜敏《梦中船联》)对联:古帝崇陵传万代 神州新貌胜前朝
古帝崇陵传万代
神州新貌胜前朝
(龚依群题淮阳太昊陵,太昊陵:位于河南淮阳城北)对联: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幼度
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幼度
万里招魂灵旗倏下遐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
(李济深挽戴安澜。谢幼度:东晋名将谢玄;马文渊: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对联:血化一元乌鸣帝魄 香流五桂花是女贞
血化一元乌鸣帝魄
香流五桂花是女贞
(台南五妃庙。一元:古代以4617岁为“一元”)对联:知廉标五德 报午必三鸣
知廉标五德
报午必三鸣对联:断崖瀑落晴天雨 一线路入青冥端
断崖瀑落晴天雨
一线路入青冥端
(泰山:酌泉亭联)对联:迎八面春风志禧 祝十方新路昌隆
迎八面春风志禧
祝十方新路昌隆对联:花木向阳春不老 人民跟党志难移
花木向阳春不老
人民跟党志难移对联:寿门多国宝 若采有才名
寿门多国宝
若采有才名
(金姓人物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