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湘山赞义,军旅持筹,教舆学,授戎机,爨后遇知音,一世功名公所造;
下联:壮岁枕戈,频年握节,赈饥民,慑强敌,生前隆重望,千秋勋绩我难书。
对联备注:
(清-徐镇楚《挽曾国荃联》)
参考注释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
(2).山名。即 黄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 ,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 , 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赞义
赞助正义之事。《晋书·魏咏之传》:“其后録其赞义之功,追封 江陵县公 ,食邑二千五百户,諡曰‘桓’。”
军旅
[army] 即军队
持筹
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詎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其在外司民社者,亦持筹不知纵横,任其下为谿壑,皆坐算学不讲之故。”
戎机
[war,opportunity for combat] 指战争、军事
贻误戎机
遇知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 ,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功名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公所
(1).官府。《清史稿·刑法志三》:“ 天命 元年,諭贝勒大臣曰:‘国人有事,当诉於公所,毋得诉於诸臣之家。’”
(2).处理公众事务的机关、团体。同业或同乡组织,除称会馆外,亦名公所。如布业公所,四明公所等。
(3).处理公众事务的机关、团体。旧时的区、镇、乡、村政府,称区公所、镇公所、乡公所、村公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今夜里,我看见你从村公所跑出来的那个神气,我就更不放心,所以住在你对面的殿里。”
(4).处理公众事务的机关、团体。旧时亦以称收容处所,如 清 末 扬州 收容乞丐的机关,即名“栖流公所”。帮会组织也称“公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 萧队长 叫 刘胜 去看 李振江 的那天下晚, 刘胜 闯到 韩老六 摆香堂的公所院子里,从玻璃窗户里看见屋里点着灯, 韩长脖 正在跟 李振江 说话。”原注:“公所,青帮公所。”
壮岁
壮年。 唐 白居易 《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宋 陆游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邓溥 《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 扬子 知。”
枕戈
(1).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 唐 杜甫 《壮游》诗:“枕戈忆 勾践 ,渡 浙 想 秦皇 。” 元 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跃马莫矜横槊赋,闻鷄不道枕戈眠。”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参见“ 枕戈待旦 ”。
(2).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参见“ 枕干 ”。
频年
[in consecutive years] 连续几年
频年灾旱
握节
持守符节。谓不辱君命。《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有 桀 犬,婴此汤罗,衔鬚义愤,终乎握节,各狥所奉,咸有可嘉。”
赈饥
见“ 賑饥 ”。
亦作“ 賑飢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强敌
1.亦作"强敌"。 2.强有力的敌人。 3.指强有力的对手。
生前
[during one’s lifetime;before one's death]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重望
(1) [of great renown]∶很高的声望
他在这一带享有重望
(2) [great expectation]∶殷切的希望;厚望
寄予重望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岁月久远
(3) [birthday]∶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勋绩
(1)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功勋;功绩
(2)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杰出的贡献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磺气蔚蒸钟士气 溪光潋滟映文光
磺气蔚蒸钟士气
溪光潋滟映文光
(台中县:磺溪书院,位于大肚磺溪村文昌路,清光绪十六年创建)对联:日月耀辉光画栋 山川秀丽映雕栏
日月耀辉光画栋
山川秀丽映雕栏对联:贫居惟好酒; 懒性好栽花。
贫居惟好酒;
懒性好栽花。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二一八)》)对联:马首是瞻新世纪 羊毫尽绘好春光
马首是瞻新世纪
羊毫尽绘好春光对联: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
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
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
(罗浮山:冲虚古观。四百峰峦:罗浮山上有430多座山峰)对联:明月不能无秋思; 故人所在有春风。
明月不能无秋思;
故人所在有春风。
(清-俞樾《集字联》)对联:老的少的丑的俏的睁睁眼看他怎的
老的少的丑的俏的睁睁眼看他怎的
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对联:创业想英才芝兰并茂 拓荒看异彩桃李争芳
创业想英才芝兰并茂
拓荒看异彩桃李争芳对联:洛社数耆英,年少最推马君实;
洛社数耆英,年少最推马君实;
汉朝重经术,儒宗今见郑司农。
(清-张缉光《贺张百熙60寿联》)对联:霜痕花里换; 秋色雨中深。
霜痕花里换;
秋色雨中深。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一八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