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
  •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
  •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
  •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
  •   从前,一辆装满酒的车陷在路上了,车夫使尽了全身力气,车子仍是纹丝不动地陷着。这时圣母恰巧打这儿经过,她看到这可怜的人给难住了,便对他说:
  •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
  •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能不离。遭闲既多,是用废黜。释义:“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 头。
  •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
  •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 公聊相造清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行一意而已。 释义:“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
  •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释义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
  • 解释: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
  •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                
  •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
  •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
  • 出处:《儒林外史》见世叔—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释义: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好细。 故事: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
  •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 “不量力”,也就是“不
  •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
  •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释义: “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这
  •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故事大全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