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的家信
十九世纪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少年时代便远离父母,只身到德国留学去了。孩子出门在外,最使父母担忧的,就是孩子能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因此,在给儿子的第一封信中,父母就问:“你年龄小,又单身在外,不知你是如何安排学习、生活和娱乐方面的时间的?望儿见字,即回信详告。”
拉姆赛立即回信详述道:“我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到七点自修,吃早饭。七点到八点上第一堂课。八点到九点上第二堂课。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下午三点到五点自修。五点到六点又上课。现在是晚上八点了,我又必须开始工作了。”
父母看了来信,心想,这孩子的好学精神固然可佳,但长此以往地这样昼夜攻读,会把身体搞垮的。于是,两人商量一番后,马上又写信开导儿子:“你当然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看起来,你已懂得了时间的重要性,可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合理安排的科学性。而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一旦搞坏了身体,那将会使你失去更多的时间。所以,学习和工作的弦不能绷得太紧,你还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娱乐,这对你今后更有效地学习,肯定会有帮助的。”以后,父母又不断去信,几次三番地帮助拉姆赛制订和修改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嘱咐他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去做。拉姆赛遵循父母的教导,终于修订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里面加上了跑步、打球、游泳、跳舞等项目。
从此以后,拉姆赛不仅珍惜时间,埋头学习和研究工作,而且他原来显得瘦弱的身体也锻炼得格外健壮了。这一切为他日后的成才铺平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拉姆赛立即回信详述道:“我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到七点自修,吃早饭。七点到八点上第一堂课。八点到九点上第二堂课。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下午三点到五点自修。五点到六点又上课。现在是晚上八点了,我又必须开始工作了。”
父母看了来信,心想,这孩子的好学精神固然可佳,但长此以往地这样昼夜攻读,会把身体搞垮的。于是,两人商量一番后,马上又写信开导儿子:“你当然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看起来,你已懂得了时间的重要性,可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合理安排的科学性。而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一旦搞坏了身体,那将会使你失去更多的时间。所以,学习和工作的弦不能绷得太紧,你还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娱乐,这对你今后更有效地学习,肯定会有帮助的。”以后,父母又不断去信,几次三番地帮助拉姆赛制订和修改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嘱咐他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去做。拉姆赛遵循父母的教导,终于修订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里面加上了跑步、打球、游泳、跳舞等项目。
从此以后,拉姆赛不仅珍惜时间,埋头学习和研究工作,而且他原来显得瘦弱的身体也锻炼得格外健壮了。这一切为他日后的成才铺平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0
猜你喜欢: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 &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人们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的名字。 白求恩大夫,1890 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要把我埋葬在普通的犹太工人、真正的老百姓中间,让我的
新中国建国后,在改变祖国落后面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干扰,特别是“文化
明朝文学家、艺术家徐文长,从小爱动脑筋。 他七岁那年,有一次,老师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十四岁时,在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
我国有许多华侨,居住在世界各国。他们和祖国关系密切,也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为了革命和人民解放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
方志敏烈士的家乡江西弋阳漆工镇湖塘村,是个山水秀丽、土地肥美的地方。但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湖塘村是地主土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国 * 党早期党员。他在长沙侗官东山寺小学读书时,就一身正气,敢说敢为。 &
拳王阿里的少年时代,是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黑人区度过的。他家所在的街道,有一个名叫科基的拳击手,生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于 1861 年出生在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郊的一座地主庄园里。他上学后,对学校中枯燥的
1937年7月7日夜晚,驻扎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的日本军队突然向中国守军发动了进攻。驻守在那一带的国民
浙江椒江市有个青年农民叫陈江辉,才30出头年纪,就已经有了15年发明史了。他 15岁那年,因为家里穷,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
刺绣,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手工艺术。清末民初的时候,苏州出现了一位刺绣能手,原名沈雪芝,后改名沈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后来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领导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有两个最有名的,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
在广西壮乡,到处传诵着壮族革命英雄韦拔群的故事。这是韦拔群少年时代的一件趣事:韦拔群的故乡,有一个叫做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