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贝鲁特
1982年6月3日晚上,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在伦敦遇刺,凶手自称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人。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一场战争的开始。
第二天,星期五,以色列内阁举行秘密会议,会议一直延续到6月5日,最终作出的决定是:批准国防部长沙龙的战争计戈。
以色列总理贝京问沙龙:“你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沙龙冷冷地笑了。他没有回答。因为,他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自七十年代以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渐在黎巴嫩建立了巩固的基地,组织了强有力的军队,并且不断向以色列发动攻击。沙龙早就计划进军黎巴嫩,赶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此他进行了大量认真细致的战争准备工作,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在1981年1月,化装潜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整整两天,几乎走遍了整个城市,对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重要建筑物都做了细致观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6月6日是星期天。这天清晨,驻扎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司令官卡拉汉少将,照例进行他的和平巡视。他在不久曾得到过情报,说以色列可能会入侵黎巴嫩。然而凭他老练的职业军人的眼光,竟一点也没发现以色列军队有任何调动和备战的迹象,直到此刻,黎、以边境仍是一派和平气氛,按他的经验,战争绝不可能在短期内爆发。因为立体化的现代战争,准备工作是大量而艰巨的。
可是,当卡拉汉将军走进以色列军前线总部时,本能的军人嗅觉使他觉察到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令他吃惊的是,以军总参谋长埃坦将军居然正在这里!一个可怕的字眼立刻闪现在他的脑中——战争!他问埃坦:“你来这儿干什么?” 埃坦冷峻地宣布:“再过28分钟,以色列国防军将进入黎巴嫩。” 卡拉汉心里充满了被欺骗的愤怒,他脸色发白,高声地说:“我是联合国军的司令官,我不允许你们这样做!” 埃坦冷笑道:“我们以色列人做事,从不需要任何人批准!” 无可奈何的卡拉汉将军,垂头丧气地站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哨所外,望着以色列军队潮水般地向北涌去。他低估了沙龙组织和隐蔽部队的能力,沙龙早就在以、黎边境的加利利群山中集结了大量军队,保密工作极为出色。此刻,装甲车、卡车、坦克、半履带运兵车、通信车、补给车、救护车和射程达130公里的自行火炮,源源不断地驶进黎巴嫩。从早到晚,整整一天还没过完。沙龙坐在草绿色的敞篷吉普车上,风驰电掣般向北飞奔,沿途不断受到以色列士兵的欢呼。中午,他同士兵们一块吃饭,饭后登车,他挥动着胳膊号召:“士兵们,我只给你们下一道命令,至高无上的命令:进攻!” 坦克部队的前锋到达列坦尼河时,渡口上一座哨所里的巴解战士未经战斗就撤走了,留在桌上的咖啡还是温热的。
以色列军队正在实现沙龙多年来的作战构想,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在最短的时间内包围贝鲁特。以军左路军从西部侵入黎巴嫩,攻占沿海港口城市,切断巴解组织的海上补给线;中路军从加利利地区向北宜取黎巴嫩重镇哈斯贝亚和列坦尼河的贝特丁,右路军开辟东部战线,目的是肃清黎巴嫩南部一个方圆140里的“法塔赫地带”,因为巴解组织最活跃的战斗部队“法塔赫”常在这一带出没。
巴解组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沙龙却胸有成竹,他向部队发出的命令是:能攻克的据点,迅速攻克;一时不能攻克的,只派少数精兵予以牵制和包围,大队人马绝不纠缠,继续快速向最终目标前进;待整个作战构思完成后,再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孤立的据点。这种战术使以色列军队赢得了现代化战争中最宝贵的因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