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原文 诗词名句

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

作者:谢应芳 朝代:元代

原文

脱屐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
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
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
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的作者是谁?答:谢应芳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谢应芳的名句有哪些?答:谢应芳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谢应芳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书法作品欣赏
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移家

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

碧山

(1).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鹭鸶》诗:“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陆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清道光重修安陆县志》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 李太白 读书其下。”

娑罗

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 印度 、 东南亚 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娑罗》:“ 盛弘之 《荆州记》曰:‘ 巴陵县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 繆启愉 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宋 欧阳修 《定力院七叶木》诗:“ 伊 洛 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中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娑罗树》:“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冠带

(1).帽子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 沉鲸 《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 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

(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饶州风俗》:“ 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 、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 ,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职。《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指官吏、士绅。《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 叶适 《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指男子。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腾踏

亦作“ 腾蹋 ”。1.提起脚踏或踢。 唐 顾况 《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 昭德 、 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2).指高抬腿行进;奔腾。 唐 王建 《水夫谣》:“夜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説,齐声腾踏牵船出。”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佩服上色紫与緋,独子之节可嗟唏。”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诗:“腾踏騕褭联驌驦,喷振风雨驰平冈。”

(3).飞腾。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此邑有顶山,下潜子母虯。其子去为雨,以救乡人忧……岁来省其母,风雹六月秋,烟云腾蹋去,不復经月留。”

(4).喻宦途得意。 宋 叶适 《赠岩电隐士》诗:“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復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闕,已早腾踏非埋沉。”

诸孙

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文采

(1) 错杂艳丽的色彩

(2)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膝下

(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联翩

鸟飞翔时的一种姿态。比喻断续而迅疾

一夜春风,细雨联翩

石几

(1).古代登车时用的垫脚石,其形似几。《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 唐 贾公彦 疏:“此几谓将上车时而登。若王后则履石,大夫、诸侯亦应有物履之,但无文;以言今人犹用臺,是石几之类也。”

(2).石制的几桌。 元 黄庚 《棋声》诗:“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焚香

(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冰瓯

(1).洁净的杯子。 宋 范成大 《次韵甄雪卿晚登浮丘亭》:“葛巾羽扇吾身健,雪椀冰甌子句清。”

(2).冰盘。瓯,小盆。 明 徐渭 《胡桃》诗:“ 羌 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参见“ 冰盘 ”。

重注

形容檐宇层层相连。《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李善 注:“注,犹属也。” 吕向 注:“上崎嶬而重注,谓高峻而重簷两水注溜也。”

羲经

《周易》的别称。相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处成功,专 老氏 荣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经履道之终。”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默坐

静坐;沉默地坐着

高眠

(1).高枕安眠。 唐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诗:“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宋 王禹偁 《五更睡》诗:“左宦离双闕,高眠尽五更。”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介寿归来, 河 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

(2).指闲居。 唐 李华 《与弟莒书》:“未遇 赵公 之举,马厩高眠,古今一也。” 明 袁宏道 《初杜门》诗:“一笑挥铜綬,高眠谢部民。”

龟巢

语本《史记·龟策列传》:“是为嘉林,龟在其中,常巢於芳莲之上。”后因以代称莲叶。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竹里有嘉莲》:“两处龟巢清露里,一时鱼跃翠茎东。” 宋 司马光 《景福东厢诗·未开木芙蓉》:“岂若龟巢类,飘零老五湖。”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童颜自若,春色故徧萱草;兰茞生馨,青莲已见龟巢。”

相连

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前后相连

菊泉

即 菊水 。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赉术煎启》:“ 酈县 菊泉 ,无劳復汲。”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南阳 宝雉,幸足观瞻。 酈县 菊泉 ,差能延寿。”《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这水也不是容易吃的,仙家叫做 菊泉 ,最能延年却病。”参见“ 菊水 ”。

绛人

见“ 絳县老人 ”。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皇家

(1) 皇室

(2) 国王或女王的家室

钟乳

(1).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其状似乳,故称。《周礼·考工记·凫氏》“篆间谓之枚”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枚,钟乳也。” 孙诒让 正义:“ 阮元 云:‘余所见古钟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乳即枚也。其枚或长而鋭,或短而钝,或且甚平漫,钟不一形。’……《北堂书钞·乐部》引《乐纬汁图徵》云:‘君子鑠金为鐘,四时九乳。’ 宋均 注云:‘九乳,法九州也。’案:四时谓带有四,九乳谓枚有九也。”

(2).钟乳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尝梦捫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太子右庶子 高季辅 上疏陈得失,特赐钟乳一剂。谓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元 马祖常 《寄舒真人》诗:“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 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这情景,很像我们突然走进一座悬满彩色钟乳的岩洞,既赞叹它美丽,同时又对它的变幻莫测、寂静异常感到惊骇一样。”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银艾

银印和绿绶。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绿绶。泛指高官。《隶释·汉孟郁脩尧庙碑》:“印紼相承,银艾不絶。”《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 李贤 注:“银印緑綬也,以艾草染之,故曰艾也。” 宋 陆游 《杂兴》诗之二:“一笑顾吾儿,银艾何足綰。”参见“ 银印青綬 ”。

忘情

(1)

(2) 失神;无动于衷

不能忘情

(3) 不能节制感情

忘情地欢唱

无憾

没有怨恨;没有不满。《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宋 魏了翁 《题孙教授志铭》:“吾同年友 孙次龙 之葬, 张义立 誌之, 刘文节公 铭之,可以无憾矣。”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下他的笔,他死而无憾。”

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清闲

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

引年

(1).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 顾宪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苏辙 《代张 * 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

(2).延长年寿。 唐 韩愈 《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天恩

(1).指帝王的恩惠。《后汉书·班超传》:“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蒙圣主天恩高旷。”《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2).泛指极大的恩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李氏 道:‘多谢老爷天恩。’”

赐帛

(1).赏给布帛。《汉书·文帝纪》:“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唐 王维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诗:“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綃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先是 荆国 王安石 尝赋诗试闈中云:‘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抡才将相中。’”

(2).谓皇帝敕令臣下自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坏》:“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有旨赐帛,而 噶礼 又贿嘱帛繫未絶时,即行棺殮。”《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幸是天恩浩荡,念他薄薄的有些军功,法外施仁,加恩赐帛,令他自尽。”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宝昙,朝代:宋代
    千峰万峰云意动,十里五里溪声喧。人在昏沉黑甜里,屋山乌鹊两无言。
  • 作者:晁补之,朝代:宋代
    梦觅毗耶看雨华,玉城银涧过萦斜。乍疑雾廓千峰障,未觉雷惊万谷芽。碧落清谈元物外,金闺高兴共天涯。寒鸡唤起新诗就,谁忆袁安正卧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舫室临溪帷绿垂,木兰假借一名之。

    风帆漫议艰浮泛,曦牖试看时动移。

  • 作者:徐夤,朝代:唐代
    早起雀声送喜频,白鱼芳酒寄来珍。馨香乍揭春风瓮,拨剌初辞夜雨津。樽阔最宜澄桂液,网疏殊未损霜鳞。不曾垂钓兼亲酝,堪愧金台醉饱身。
  • 作者:晁说之,朝代:宋代
    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
  • 作者:闻九成,朝代:宋代
    二龙触斗一不支,化为怪石檐之垂。神泉内溢石齿迸,漱激犹作琼瑶飞。琴高赤鱓或在迩,借我一跨邀安期。远来相就盥灵液,六腑共浥清凉滋。玉泉细度玉楼去,不碍丹元中守威。黄金隄边审依护,视之则微听则希。俯窥溟渤正澄澹,海若仰望朱灵旗。彼妄人子夸饮玉,死诳愚妇何所稽。何如随我饮此水,辨玉别石俱忘机。真忘乃是大奇事,身可如木心可灰。
  • 作者:许景衡,朝代:宋代

    蝶散花犹在,鸦藏柳已阴。

    敢辞连日醉,恐负惜春心。

    金缕休频唱,瑶笺正苦吟。

    独惭诗学浅,三叹岂知音。

  • 作者:郑刚中,朝代:宋代
    去年奉使天西角,遇事才疏多自觉。不应尚或人改观,增重端因君在幕。君才如刃新发硎,到手万牛髋髀落。岂能随我困边徼,定自抟风上寥廓。峡束秋江风浪清,美君山峡舟楫轻。去年联马听箫鼓,今也恨不同此行。古人持兵喻槃水,顾我何者能独擎。幸留药石苦资助,勿谓相舍真忘情。
  • 作者:冯子振,朝代:元代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 作者:释原妙,朝代:宋代
    呱声未绝便称尊,搅得三千海岳昏。恶水一年浇一度,知他雪屈是酬恩。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