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原文
甚天色。苦问桃红李白。
伊祈氏,沙际才归,依约春回晓烟湿。
老寒犹煞忒。
景物。
中年惯识。
天应遣,雨洗风梳,柳睡花眠尚无力。
名园谩他适。
任黄四栽培,殷七奇特。
一年好处须寒食。
待花畔携酒,酒边索句,春馀太半未须急。
记旧隐幽寂。
我亦。
几时得。
归检点苔封,评品梅格。
教看林下休官一。
与莺花分界,渔樵争席。
抚松长啸,芳菲事,尽渠惜。
诗词问答
问:兰陵王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问:兰陵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兰陵王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曾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曾伯名句大全
李曾伯兰陵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桃红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李白
(701—762) 中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华横溢。诗歌今存900首。
伊祈
见“ 伊耆 ”。
沙际
沙洲或沙滩边。 唐 王维 《泛前陂》诗:“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宋 陆游 《泛舟泽中夜归》诗:“渔舟容与横沙际,水鸟号鸣傍苇丛。” 元 杨载 《渡江寄俞仲连》诗:“卤翻沙际雪,潮落渡头云。” 清 邵长蘅 《浔阳舟中作》诗:“青天镜中流,浴鳬沙际乱。”
依约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中年
(1) 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中期
天应
上天的感应、显应。《国语·越语下》:“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史记·三王世家》:“故珍兽至,嘉穀兴,天应甚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切勿称兵!若必欲举事,须待天应。”
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他适
指女子另嫁他人,改嫁。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崔 已他适,而 张 诡计以求见, 崔 知 张 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我的 香君 ,怎的他适了?”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节妇年已长大,家人趣使他适,伯叔兄弟,交口一辞。”
栽培
(1) 种植并培育
栽培果木
(2) 培养、造就
栽培英才
(3) 旧时官场中比喻赏识、提拔
奇特
不寻常,特别
她的奇特行为
一条奇特的赭色狗
好处
(1) 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
得到稳定收入的好处
(2) 美好的地方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郑谷《舟行诗》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索句
(1).指作诗时构思佳句。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元 萨都剌 《复次前韵柬龙江上人》:“山中酒熟黄鷄肥,闭门索句何瑰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相公儘日题诗,本欲名山之贮。连年索句,宜为学海之藏。”
(2).索取诗句。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族中子弟,知其能诗,竞出素縑索句。” 毛 * 《和柳亚子先生》:“饮茶 粤 海未能忘,索句 渝州 叶正黄。”
太半
超过半数以上
死者太半。——《资治通鉴》
隐幽
(1).幽静偏僻。 明 李东阳 《天津卫城修造记》:“登眺之际,神疎心畅,瞻宫闕之尊崇,览畿甸之高腴。周諏隐幽,则嚣鬨不生。”
(2).深奥隐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作博议,其曰《华阳》。”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点苔
(1).飞落苔上。 明 高启 《夜斋见萤火》诗:“拂竹緑莎復点苔,夜窗无月见飞来。”
(2).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清 钱杜 《松壶画忆》卷上:“点苔一法,古人於山石交互处,界限未清,用苔以醒之。”《老残游记》第八回“又有许多松柏是緑的,一丛一丛,如画上点的苔一样” 戴鸿森 注:“‘点苔’是中国画的术语。‘苔’係画笔点上的错杂墨点,多用於山水画,近处表示丛草,远处表示树木。”
评品
评论高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放状头》:“先是 杜公 主文,志在公选,知与无预评品者。” 元 元明善 《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公退府,南开一閤,延进贤士大夫,讲论古今治道,评品人物得失,亹亹应接不倦。”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与 辟疆 日坐画苑书圃中,抚桐瑟,赏茗香,评品人物山水,鉴别金石鼎彝。” 骆宾基 《可疑的人》一:“有两个上磨坊的人蹲在马颈下评品蹄子的厚薄,蹄口的大小。”
梅格
梅花的品格。 宋 苏轼 《定风波·咏红梅》词:“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緑叶与青枝。”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 林和靖 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从而使梅格转化为人格。”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休官
(1).辞去官职。 唐 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曾国舅传》:“还了我王牌和简,休官纳印去修行。”《儒林外史》第八回:“自古道:‘休官莫问子。’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
(2).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 休官 权千成 据 显亲 ,自称 秦州 牧。” 胡三省 注:“ 休官 ,杂夷部落之名。”
莺花
亦作“鸎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清 孙枝蔚 《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分界
起区分作用的线(如区域)
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争席
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 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金 元好问 《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 明 高启 《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