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二首选一)原文
初日照林莽,积霭生庭闱。
长跪拜慈母,有泪不敢垂;
“连年客道路,儿生未远离;
力学既苦晚,可复无常师?
负籍出门去,白日东西驰;
远游幸有方,母心休念之。
儿食有齑粉,母毋念儿饥;
儿服有敝裘,母毋念儿衣。
倚闾勿盼望,岁暮儿当归。”
俯首听儿言,丁宁语儿知。
小妹不解事,视母为笑唬。
新妇亦善愁,含泪无言词。
繁忧未能语,匪但离别悲。
父车既已驾,我复行迟迟。
岂无寸草心,珍重三春晖。
仰看林间乌,绕树哑哑飞。
诗词问答
问:远游(二首选一)的作者是谁?答:蒋士铨
问:远游(二首选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蒋士铨的名句有哪些?答:蒋士铨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林莽
大片草木茂盛的地方
林莽地带
为深谷林莽所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庭闱
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补亡〉诗》:“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庭闈,亲之所居。”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闈际海曲,軺传荷天慈。”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以礼。”因用以称父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闈?”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闈。”
跪拜
(1) 跪而磕头。在中国的旧习惯中,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
观音座前,一群群善男信女虔敬地跪拜着,祈祷着
(2) 佛教信奉者在尊长面前合掌垂首下跪的姿势
慈母
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连年
连续许多年同一种情况
连年兵荒马乱
客道
为宾客之道。 唐 许浑 《宣城赠萧兵曹》诗:“舟寒 剡溪 雪,衣破 洛阳 尘。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
远离
(1).远远地离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章炳麟 《菌说》:“吾观《六波罗密经》言 忉利天 临命终时,天女眷属,皆悉远离,弃之如草。”
(2).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慧皎》:“﹝ 慧弥 ﹞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
力学
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常师
固定的老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蟠 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 唐 韩愈 《师说》:“圣人无常师。”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心休
心中喜乐。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马瑞辰 通释:“休,亦喜也。” 宋 韩琦 《后园闲步》诗:“心休谁似我,官府有青山。”
齑粉
细粉;粉末;碎屑
吾村不齑粉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敝裘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
倚闾
(1).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望吾子者,空怀倚閭之嘆;嗟余弟者,独有亡琴之悲。” 宋 楼钥 《送潇宰富阳》诗:“三年待汝归,二亲真倚閭。”《镜花缘》第四九回:“不独可以赴试,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閭之望。”详“ 倚门 ”。
(2).即倚庐。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死丧》:“亲丧,居倚閭。”
盼望
(1) 见“盼”
(2) 见“盼 2 ”
(3) 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
他们热切地盼望会见他
岁暮
(1) 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岁暮天寒
(2) 指寒冬
岁暮衣裳单
(3) 比喻年老
年衰岁暮
当归
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Angelica sinensis ),叶为数回轮状复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根肥大,入药,产于中国
俯首
(1) 低下头
俯首做画
(2) 比喻顺从
俯首听命
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
语儿
即 语儿乡 。《汉书·闽粤传》:“楼船军卒 钱唐 榬终古 斩徇北将军,为 语儿侯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越中 地也,今 吴 南亭 是。’语字或作篽,或作籞,其音同。”参见“ 语儿乡 ”。
小妹
(1).姊妹中之最年轻者。亦泛指妹妹。 南朝 梁 何逊 《轻薄篇》:“大姊掩扇歌,小妹开帘织。”《魏书·李安世传》:“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篷。”《红楼梦》第五一回回目:“ 薛小妹 新编怀古诗; 胡 庸医乱用虎狼药。”此指 薛宝琴 。《红楼梦》第六六回回目:“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此指 尤三姐 , 尤氏 三姐妹中年纪最轻者。
(2).女性在无亲族和亲戚关系的平辈中谦称自己。《野叟曝言》第十五回:“依小妹看来,舍妹未必便死。”
(3).称青年恋人间的女方,亦为女方自称,多见于情歌。 青海 民歌《送大哥》:“我送我的大哥 黄草坡 , 黄草坡 前黄羊多,一对儿黄羊两对儿角,哎哟我的小妹送哥哥。” 云南 民歌《小妹头上管人多》:“高山砍柴刺蓬多,小妹头上管人多;心想留哥吃顿饭,筛子关门眼睛多。”
不解事
不懂事。 宋 陈与义 《道中寒食》诗:“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新妇
称“新娘子”
含泪
眼中蕴含着泪水。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 緑珠 含泪舞, 孙秀 强相邀。”《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娘娘含泪而言:‘妾一身所有,皆皇上所赐。’”《明珠缘》第二八回:“两个掌家含泪道:‘孩子们平日跟爷,吃爷的,穿爷的,撰爷的钱;今日落难时,怎忍丢了爷去?’”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夫人﹞復手指 三郎 凄声含泪曰:‘是儿生也不辰,媪其善视之。’”
言词
(1).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 晋 陆云 《登台赋》:“肃言词而述业兮,乃启行乎北京。” 唐 韩愈 《归彭城》诗:“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为文章,所发言词,谦虚信实,若有不足,若有不胜,使人读起来,有咀嚼回味的馀地。”
(2).指言论。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老成 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繁忧
重重忧虑。 唐 杜甫 《雨》诗之四:“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明 陈子龙 《望桃源作即世传刘阮遇二女处》诗:“骋望白云阿,躑躅繁忧积。”
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迟迟
(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寸草
(1) 小草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宋史·苏轼传》
尺草不留
(2) 比喻微小(多用于儿女自比于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寸草之心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三春晖
(1).春天的阳光。喻母爱。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暉。”
(2).比喻深厚的恩情。《诗刊》1977年第6期:“何当得报三春晖,献给恩人 毛 * 。”
哑哑
(1) 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小儿的学语声等
(2) 形容笑声
笑之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