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冲见和复次韵二首·其二原文
岁月空惊去若波,樗材浑欲树无何。
人情不似春生草,末学方矜水灌河。
顾我嵚崎徒意广,如君飘逸患才多。
周南纵复嗟留滞,未便悬头学揣摩。
诗词问答
问:处冲见和复次韵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陈渊
问:处冲见和复次韵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处冲见和复次韵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陈渊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渊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参考注释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樗材
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 元 王逢 《得尚书汪公凶问》诗:“樗材荷推奬,思报辑遗编。”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顾鄙夫樗材迟暮,仰贵客山斗规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则乞赐一艷婢。” 孙犁 《文集自序》:“今幸遇清明之世,国家不弃樗材,念及老朽,得使文章结集出版,心情十分感激。”
无何
(1) 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亡何国变。(亡通“无”。)——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2)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觉无何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生草
(1).青草;新生之草。《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 郭庆藩 集释:“生者,谓新生未乾之草,即牵萝补屋之意也。”
(2).长草。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夫上古至治,民朴而贵本,安愉而寡求。当此之时,道路罕行,市朝生草。”《隋书·循吏传·刘旷》:“﹝ 旷 ﹞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宋史·外国传六·高昌国》:“不育五穀,沙中生草名登相,收之以食。”
末学
(1).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详在於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学,中古有之,事涉浇伪,终非根本也。”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八事》:“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变异,德音恳诚,褒臣末学,特垂访及,非臣螻蚁所能堪副。”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前日蒙示所藏诸书,使末学稍窥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明 杨慎 《孔明渊明》:“ 朱子 谓 孔明 之学本 申 韩 , 渊明 之学本 老 庄 。此语末学不敢议,亦不敢从。”参见“ 末学肤受 ”。
(2).指浅薄的学者。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深愍末学远本离直,乃令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剗浮辞,芟除烦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论》:“末学庸浅,不达名教之本,牵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清 黄宗羲 《戴西洮诗文题词》:“所接不过腐生末学,所读不过毛头制义。”
(3).犹后学。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闕里既已千载,深儒流於末学。” 唐 韩愈 《读墨子》:“余以为辩生於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説,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学,以辅大猷。”
(4).指非正统之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捄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如君
妾的别称
飘逸
洒脱自然
神采飘逸
周南
(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留滞
亦作“ 留蹛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未便
不适于;不便
未便自作主张
悬头
(1).见“ 悬首 ”。
(2).悬头于梁,以防瞌睡。形容苦学。语出《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孙敬 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又卷三六三引《汉书》,文字略异。 唐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谆谆教子读诗书,刺股悬头曾努力。”参见“ 悬梁 ”。
揣摩
悉心探求
我始终揣摩不透他的意思
精彩推荐:
- 作者:鲁迅,朝代:近现代
标签:七言绝句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