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二首原文
隐山夜来梦吃攧,筑著脚指头出血。就地摸得丽水金,元来却是新罗铁。
翻身撞倒凤凰峰,赤面山神惊吐舌。
唤起前庵卧如来。
休来向这里入灭。
一棒打杀麻姑仙,说甚长生真诀。
叮咛五通与三郎,切莫向李太白说。
怕他俗士不甘,打你头破脑裂。
诗词问答
问:偈颂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道璨
问:偈颂十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道璨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道璨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脚指头
口语。脚趾。《 * 词话》第二八回:“那 秋菊 拾在手里,説道:‘娘这箇鞋,只好盛我一箇脚指头儿罢了。’”
出血
(1) 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流出体表外,称外出血
(2) 印刷后的书页或印张在裁切后印刷部分超越一边或数边
就地
就在原处;在当地
将敌人就地消灭
丽水
县名。在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
元来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新罗
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初领有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都于庆州。与 * 、百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相互间战争不断。公元7世纪中叶与中国唐朝联合,攻灭百济和 * ,不久统一半岛大部。9世纪衰落。10世纪初重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翻身
(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赤面
脸色发红,亦谓使脸变红。多由愤怒、羞渐或酒醉引起。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 前蜀 贯休 《怀张为周朴》诗:“圣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浊醪许多好。”
山神
主管某山的神灵。《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眩燿之,夷人益畏惮焉。”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而伪 汉 之世,封山神为 镇海广德王 。”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十六章:“这个山洞,岛上没有几个人晓得,就是山神也不易找到。”
吐舌
(1).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
(2).惊奇貌;惊恐貌。 唐 韩愈 《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孽报》:“ 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以及老少妇女接踵而死者,至十八人,仅存两岁幼孩而已。闻者为之吐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土老儿吐舌道:‘道臺!那还不晓得是个甚么行情呢!’”
(3).谓发言。 明 李贽 《与弱侯》:“僕何如人,敢吐舌于兄之傍乎?”
起前
(1).起先;先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起前説精神旺相,则瞒着秀才。”
(2).提前。 屈曲夫 《逼》二:“有钱人家生孩子,常常起前多天来轿接她去的。”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这里
这个地方
我们从这里往哪儿
入灭
佛教指僧侣死亡
打杀
杀死;致人死地
这人活活被打杀
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真诀
(1).妙法;秘诀。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真诀自从 茅氏 得,恩波寧阻 洞庭 归。”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如 东坡 先生、 杨元素 内相,皆密受真诀,知而不为者。”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夫人, 天台 司马真人 ,同 华山 元丹丘 道者,在 金陵 相候,下官归见夫人,便欲一往叩求真诀。”
(2).指道士作法念咒时所捏的诀。《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吴君 乃上了一座九星的法坛……念了几句‘乾罗恒那九龙破秽真君’的神咒,捏了一个三台的真诀,步了一个八卦的神罡。”
叮咛
叮嘱,告诫
乃叮咛而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五通
即五通神。 唐 施肩吾 《逸句》:“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龙城无鬼邪之怪》:“ 柳州 旧有鬼,名五通。”
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切莫
务必不要。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閒相许。”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 黄牛 三峡 近,切莫听愁猨。”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正要告诉你呢:你这几天切莫到我寓里来看我了。”
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称“长庚”、“启明”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史记·天官书》
(2) 山名,位于陕西省眉县东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3)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钟
俗士
(1).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 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2).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砚》:“或疑是 浑州 吕老 所作,而研首无‘吕’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对楚王问》,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鲸凤,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唐 韩愈 《别盈上人》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不甘
不肯;非心所愿
不甘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