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秋月为实上人作原文
幽庭坐虚寂,月出青松林。
流光入禅户,凉思满衣襟。
六根净无垢,万境亦消沈。
荡兹着有想,快我遗世心。
浩歌《秋水篇》,聊续寒山吟。
诗词问答
问:虚亭秋月为实上人作的作者是谁?答:大圭
问:虚亭秋月为实上人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大圭的名句有哪些?答:大圭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侵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六
参考注释
虚寂
犹清静;虚无寂静。《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崇盛归朝闕,虚寂在川岑。”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释氏 却要尽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青松
青翠的松树
流光
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入禅
犹入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迴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诗:“入禪从鸽遶,説法有龙听。”
凉思
凄凉的思绪。 唐 李贺 《昌谷诗》:“鸿瓏数铃响,羈臣发凉思。” 王琦 汇解:“凉思,凄凉之思。” 宋 苏舜钦 《暑景》诗:“吟餘晴月上,凉思入尊罍。” 明 陈所闻 《傍妆台·秋夜溪上孙子真胡长白对雨》曲:“池馆客淹留,坐深凉思动高秋。”
衣襟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六根
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罪恶之根
六根不除
六根清净
无垢
佛教语。谓清净无垢染。多指心地洁净。 唐 陆贽 《月临镜湖赋》:“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宋 苏轼 《见温泉壁上有诗亦作一绝》:“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阳呀,你请倾耳静听,这儿安睡着两个无垢的人,我采摘花儿来把他们埋殡。”
消沈
见“ 消沉 ”。
世心
(1).世人之心。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羣生……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
(2).尘心;名利之心。 明 文徵明 《金陵客楼》诗:“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上説功名。”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