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余,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诗词问答
问:《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的作者是谁?答:韩愈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韩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韩愈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42-23
参考注释
邺侯
唐 李泌 贞元 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 邺县侯 ,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若士大夫之家所藏,在前世如 张华 载书三十车, 杜兼 聚书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皆号藏书之富。” 明 何景明 《蓉溪书屋》诗:“一经 韦相 业,万卷 鄴侯 家。”参见“ 鄴侯书 ”。
插架
图书馆将书刊放于藏书架上
插架的外文书有609部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牙签
(1)
(2) 饭后用以剔牙的细尖木签
(3) 用象牙制成的图书标签
牙签万轴(形容藏书很多)
(4) 借指书籍画卷
架上牙签堆满,案头笔墨纵横。——《画图缘》
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记览
记诵阅览。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赏誉》:“ 郗纯 子 士美 ,少好学,善记览,父友 颜真卿 、 萧颖士 辈尝与之讨论经传,应对如流。”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不再
(1)
放弃;停止进行
不再反对…协议
(2)
结束;停止;终止;放弃
我决定不再想你
圣文
(1).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后汉书·郑玄传论》:“自 秦 焚六经,圣文埃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於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2).谓天子的文德。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 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3).指 周文王 。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大壮》:“ 太公 避 紂 ,七十隐处,卒受 圣文 ,为王室辅。”
(4).指 汉文帝 。 汉 扬雄 《长杨赋》:“逮至 圣文 ,随风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磊落
(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行年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守数
(1).恪守法规。《荀子·君道》:“官人守数,君子养原。”
(2).所掌握的技术。《史记·太史公自序》:“ 扁鹊 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
京邑
京城
洞庭之与京邑。——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有旧
过去曾有交往
这秋桐便和贾琏有旧,从未来过一次。——《红楼梦》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食宿
(1) 饮食和住宿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藤野先生》
(2) 住宿、膳食和服务
此处食宿费用昂贵
台阁
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
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
官员
经过任命、具备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
大小官员上千人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在朝
指在朝廷中做官
气势
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局缩
(1).犹狭小。《释名·释车》:“ 齐 人谓车輄以前曰缩,言局缩也。”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我虽宜在朝,气势日局缩。”
(2).畏缩。《宋书·五行志二》:“ 江 南童謡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 吴 当復’…… 元帝 懦而少断,局缩肉,直斥之也。”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危嶪。”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一花退立如局缩,人太孤高我惭俗。”
(3).退缩;蜷缩。 宋 梅尧臣 《赠陈无逸秀才》诗:“士有志功名,局缩秉书诗。”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局缩如寒狖,摧豗似饱鳶。” 清 王鸣盛 《<瓯北集>序》:“老病局缩乡里。”
跼縮:1.不顺遂;不得志。形容畏缩不安。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心期正萧索,宦序仍跼缩。” 明 唐顺之 《李封君七十寿序》:“倘余得走贺堂下而见侯之侍立左右,将有跼缩求去如 秦公 之客者乎?”
(2).迫仄;狭小。 宋 欧阳修 《病暑赋》:“矧空庐之湫卑兮,甚龟蜗之跼缩。”
(3).亦作“ 跼蹜 ”。蜷缩伛偻貌。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送行
(1) 送人启程远行
到机场送行
(2) 饯行
设宴为他送行
转目
转眼。形容时间短促。 宋 梅尧臣 《饮刘厚甫舍人家》诗:“开目即是今,转目已成昨。” 宋 司马光 《和任开叔观福严院旧题名》:“二十年如转目, 洛阳 不改旧时春。” 宋 王安石 《咏穀》诗:“可怜臺上穀,转目已阴繁。” 清 恽日初 《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冉冉嵐气蒸,转目无留迹。”
学问
(1)
(2) 系统知识
(3) 泛指知识
得所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龙鱼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 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 郝懿行 笺疏:“龙鱼, 郭氏 《江赋》作龙鲤, 张衡 《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 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之类也。”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 元 吕诚 《南海口号》之二:“船来争市龙鱼鮓,客至先需荔子盘。”参见“ 龙鲤 ”。
(2).古国名。《文选·张衡<思玄赋>》:“超 轩辕 於西海兮,跨 汪氏 之 龙鱼 。” 张铣 注:“ 轩辕 、 汪氏 、 龙鱼 ,皆国名。”
(3).道教符箓。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龙鱼字 暘谷 传书,蝌蚪文传桑授道。”
矫翮
(1).展翅。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剪灯馀话·连理树记》:“﹝ 粹 ﹞乃赋《凤分飞》曲以寄之曰……‘矫翮翩躚拟并栖,九苞文彩如霞綺。’”
(2).比喻施展才能。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职官》:“苟善艺能者,振芳于词苑,精治技者,矫翮于公车。”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三四
(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