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古兰花十首原文
纫兰为佩楚忠臣,直道从来不屈身。为报拖金鸣玉者,如君多是折腰人。
诗词问答
问:秋日古兰花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秋日古兰花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秋日古兰花十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纫兰
《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后以“纫兰”比喻人品高洁。 宋 徐铉 《和萧郎中午日见寄》:“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词:“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周实 《哭洗酲》诗:“纫兰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云英 。”
忠臣
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
忠臣之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 ,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礼记·杂记》:“其餘则直道而行之是也。”《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唐 吕岩 《促拍满路花》词:“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不屈
(1).不屈折。犹言不卑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杨伯峻 注:“虽能委曲,而不屈折。” 宋 曾巩 《夫人周氏墓志铭》:“有诗七百篇,其文静而正,柔而不屈,约於言而谨於礼者也。”
(2).不顺从;不屈服。《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乃缚 嵩 于庭而掠之数百, 嵩 不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张夫子》:“ 明 监军 张公春 ,於 大凌河 被擒,见 太宗 不屈。” 陈登科 《活人塘》五:“你们要记住,坚决勇敢,顽强不屈,切不能骄傲大意。”
不竭;不尽。《老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王弼 注:“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荀子·王制》:“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
鸣玉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如君
妾的别称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