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原文
道士携壶酒,相迎劝瓦卮。野葩芳杖屦,林霭润须眉。
自说夜频醉,不知朝有饥。
问曾辟谷否,擘树嚼松芝。
诗词问答
问: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道士
(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携壶
传说 东汉 费长房 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在卖药,卖好药后就跳进壶里。第二天, 费 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丰盛。 费 于是向他学道。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携壶”指行医。 清 侯方域 《赠武林陈文学》诗:“远志分明为採药,携壶不尽是逃名。”
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林霭
亦作“ 林蔼 ”。林中的云气。 唐 陆海 《题龙门寺》诗:“窗灯林靄里,闻磬水声中。”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诗:“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嵐林靄共溟濛。” 清 方文 《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僕夫归渡口,林蔼拂簷牙。”
须眉
(1)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
(2) 胡须和眉毛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辟谷
(1).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轻於羽。”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壶 。”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四:“饮酒虽达生,辟穀乃长年。”
(2).泛指不吃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他们之攻击 * 主义也,则多因某个 * 人之不惬人意,因而迁怒及其主义,是犹因饭碗之不洁而生辟谷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