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洞原文
击水搏风浪雪翻,烟销日出见仙村。旧知浮玉北堂路,今到幽墟三洞门。
石燕飞翾遮炬火,金笼深阻护嵌根。
宝钟灵鼓何须叩,庭柱宵晨已默存。
诗词问答
问:林屋洞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林屋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击水
(1) 拍击水面
船桨有节奏的击水声
(2) 游泳时划水
游泳时的击水动作
风浪
(1) 风和波浪
(2)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销日
消磨时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工拙》:“每书字……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稍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销日,何用较其工拙?”
出见
出现。《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青蛉县 禺同山 有碧鷄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黿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见。”
出来相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竇仪 ﹞至 宋太祖 登极犹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顾问事,行至屏障间,覘见 太祖 衩衣,潜身却退。中官谓曰:‘官家坐多时,请出见。’”
旧知
旧日结识的知己;故知;老朋友
浮玉
见“ 浮玉山 ”。
北堂
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妇洗在北堂。——《仪礼·士昏礼》
幽墟
(1).指边远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 元父 者,九州之穷也,先代之幽墟者也。”墟,一本作“ 虚 ”。《文选·曹植<七启>》:“驾超野之駟,乘追风之舆,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 张铣 注:“迥漠、幽墟皆远方之地。”
(2).指坟墓。 宋 秦观 《永寿县君挽词》:“百年谁考德,琬琰在幽墟。” 清 方苞 《张朴村墓志铭》:“归幽墟,宜乐康。”
三洞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籤》卷六引《道门大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铭》:“又有受持 黄 老 ,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顾况 《步虚词》:“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宋 王禹偁 《太一宫祭迴寄韩德纯道士》诗:“自慙怀禄仕,蠹此力穡民。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石燕
(1).似燕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湘水 东南流逕 石燕山 东,其山有石,紺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頡頏如真燕矣。”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 长沙 鵩鸟,靡復为妖。 湘川 石燕,自然还儛。” 北周 庾信 《喜晴》诗:“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 唐 卢照邻 《失群雁》诗:“欲随石燕沉 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燕》:“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有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
(2).鸟名。似蝙蝠。产于石窟树穴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石燕》﹝集解﹞引 萧炳 曰:“石燕似蝙蝠,口方,食石乳汁。”
炬火
(1) 显眼的灯光
(2) 点燃的火把
深阻
(1).谓路途偏远险阻。 唐 吕温 《代李侍郎论伐剑南更发兵表》:“若更务济师,屡闻动众,山嶮深阻,暑湿为沴,北人南役,谁不惮行?” 唐 元稹 《青州道渤海授金吾将军等放还蕃制》:“冒越深阻,和会于庭。”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其树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尘世。”
(2).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宣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清 梅曾亮 《晁错论》:“彼知非雄猜深阻之人,不能行吾术而不怍其能。”
嵌根
崖岸底部。 唐 杜甫 《柴门》诗:“ 大江 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仇兆鳌 注:“嵌根,指崖。归海,指 江 。”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大江 蟠嵌根,回波自成浪。”
钟灵
谓灵秀之气汇聚。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顾 宗伯 与成 ,少参 与行 ,宪副 与新 ,三先生……并负才艺,钟灵五泽,竞爽 三吴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裕陵闻香》:“甫启地宫石门,闻有异香自隧道出,清芬可爱,如是者数日乃已。盖寝宫幽閟日久,山岳秀气所钟灵也。” 吴伯箫 《攀金顶》:“ 郭老 生在 乐山 的 沙湾 ,‘ 绥山 毓秀, 沫水 钟灵’,自名为‘沫若’。”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宵晨
夜晚和早晨。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晋 陶潜 《自祭文》:“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默存
谓形不动而神游。《列子·周穆王》:“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既寤,所坐犹嚮者之处,侍御犹嚮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兴元 城固县 有 韦氏 女,两岁能语,自然识字,好读佛经……至八岁,忽清晨薰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讶移时不出,视之,已蜕衣而失,竟不知何之。”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求此诗》:“覊枕未容春梦断, 青都 宛在默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