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意原文
毛嫱白台及西子,不必谋面人知美。
吴越山川罨画中,传闻争羡亦如此。
吟诗好景说江南,前此何曾一税骖。
观风问俗式旧典,湖光岚色资新探。
朝来小雪千林缀,梅信依稀速邮置。
邓尉孤山似此无,迎人跸路江南意。
诗词问答
问:江南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江南意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二
参考注释
毛嫱
古代美女名。《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 成玄英 疏:“ 毛嬙 , 越王 嬖妾; 丽姬 , 晋国 之宠嬪。此二人者,姝妍冠世。”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 毛嬙 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淮南子·齐俗训》:“待 西施 、 毛嬙 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其妻甚美,果然花容月貌,可赛 毛嬙 。”
白台
战国 时美女名。《战国策·魏策二》:“﹝ 梁王 魏婴 ﹞左 白台 而右 閭须 , 南威 之美也。” 鲍彪 注:“ 白台 、 閭须 ,皆美人。”
西子
西施 。《孟子·离娄下》:“ 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东邻 季小姐 , 姮娥 月貌, 西子 花容,下官十分在意。”参见“ 西施 ”。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谋面
两人认识,见过面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从未谋面
吴越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罨画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传闻
(1) 听到流传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传闻多失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吟诗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前此
在此以前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不过前此数法。——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税骖
脱骖。解下骖马。税,通“ 捝 ”、“ 脱 ”。《礼记·檀弓上》:“ 孔子 之 卫 ,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 子贡 税驂而賻之。”一本作“ 脱驂 ”。 陆德明 释文:“税,本又作説。”后遂以“税驂”为临故人之丧或追念已亡故人之典。亦借以指故人亡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临祀 绍 墓哭之流涕”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税驂旧馆,义无虚涕,苟道乖好絶,何哭之有?” 南朝 梁 沉约 《伤韦景猷》诗:“税驂止营校,沦跡委泥沙。”参见“ 脱驂 ”。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问俗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旧典
(1).旧时的制度、法则。《书·君牙》:“ 君牙 ,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 孔颖达 疏:“惟当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诸臣所行故事旧典,於是法则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值饉荒,诸郡飢馁,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主者以旧典宜先请。”《清史稿·后妃传序》:“ 世祖 定鼎,循前代旧典。”
(2).古代的典籍。 汉 班固 《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韩子 所见,盖 周 之旧典礼经也。”
(3).老典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笑道:‘我説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説。’”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小雪
(1) 中国农历中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22日或23日
(2) 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
梅信
(1).指梅雨开始的信息。 唐 皮日休 《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诗:“潮期暗动庭泉碧,梅信微侵地障红。”
(2).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亦暗指信函。 宋 贺铸 《江夏寓兴》诗:“朋从正相远,梅信为谁开。” 宋 唐庚 《次韵行父冬日旅舍》:“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参见“ 梅花信 ”、“ 梅花使 ”。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邮置
(1).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 张孝仲 芻牧之中,知 范特祖 邮置之役。” 李贤 注:“《广雅》曰:‘邮,驛也。’《风俗通》曰:‘ 汉 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而置之也。’”《明史·戚继光传》:“边塞逶迤,絶无邮置,使客络绎,日事将迎。”
(2).指邮政设施。 严复 《原强》:“转输、邮置、交通之事……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3).指投递书信的人。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絶胜倚市看邮置,客至还无菜甲羹。”
(4).邮寄。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乃悟校役耽懒,受书后忘为邮置,至近始检出耳。”
邓尉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汉 有 邓尉 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著称。 清 赵翼 《树海歌》:“ 邓尉 香雪 黄山 云,犹以海名巧相借。” 清 龚自珍 《病梅馆记》:“ 江寧 之 龙蟠 , 苏州 之 邓尉 , 杭州 之 西谿 ,皆产梅。”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爰於公暇先访名刹 寒山寺 ,近而 虎邱 、 山塘 、 石湖 、 黄天荡 诸名区,远而 灵巖 採香径 、 天平 白云泉 、 司徒庙 古柏、 邓尉 梅花,一一均揽其胜。”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迎人
(1).迎接来人。 宋 梅尧臣 《对雪忆林逋》诗:“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时。” 沉从文 《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
(2).善待人;令人喜爱。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少奇慧,善解书义;性孝,处父母侧,婉婉迎人。”《歧路灯》第六七回:“不知此乃 张类村 一生善气迎人,所以生下这个好后代来。”
跸路
(1).谓古代帝王出行时,禁行人以清道。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 蚩尤 蹕路,风弭雨停。”《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深愿陛下清宫蹕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痛史》第二四回:“忽然一天传説 元 主回京,蹕路清尘,所有一切闲杂人等,俱要赶絶。”
(2).指帝王车驾行经之路。 唐 宋之问 《松山颂应制》:“尘销清蹕路,云溼从臣衣。” 清 龚自珍 《题虎跑寺》诗:“南山蹕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緑苔。”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七十回:“北狩经年蹕路长, 鼎湖 弓剑望 滦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