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熟奉怀曹使君原文
水沙卧翁青練羃,浮蛆欲上真珠泣。蒙漫昆山清露零,洗下云腴和玉汗。
小槽决决秋香语,老盆艳艳春光湿。
不妨力饮荐寒英,只忧秋老金肤涩。
先生何翅七不堪,袍靴裹缚肩骭急。
醉乡礼法稍宽閒,倒著接䍦犹许卵子。
南楼老子冰雪肠,咳唾珠玑纷可拾。
未许王郎见短歌,已容赵壹唯长揖。
迩来铃斋作禅观,锦瑟间多山玉立。
欲留一斗向吴兴,何日南楼和月吸。
诗词问答
问:新酒熟奉怀曹使君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新酒熟奉怀曹使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浮蛆
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旧闻 李太白 好饮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 吴 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 太白 所饮盖此耳。”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冰盘荐文鮪,玉斝倾浮蛆。” 宋 陆游 《邻饷》诗:“炊玉 吴 粳美,浮蛆社酒酿。”参见“ 浮蚁 ”。
真珠
(1).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唐 贾岛 《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真珠。”《艾青诗选·自序七》:“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贝》:‘你是虹彩的化身,观念在心里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结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罗隐 《帘》诗之一:“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纱》词:“手捲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鎻重楼。”参见“ 真珠帘 ”。
(3).指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风韵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两家风味欠商略,偏刚偏柔俱可怜。’”
(4).荔枝的一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七:“真珠,剖之纯瓜,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泪。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明 刘基 《霜叶飞·七夕》词:“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上频回顾,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间、散成飞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彦雄 《露》诗:“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鮫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巖头疋练兼天静,泉底真珠溅客忙。”
昆山
亦作“崐山”。1.山名。 昆仑山 的简称。《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 崑山 之玉, 江 汉 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璣。”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北。《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髣髴 谷水 阳,婉孌 崐山 阴。” 李善 注引《吴地记》:“ 海盐县 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 陆逊 、 陆凯 居此。谷东二十里有 崐山 ,父祖葬焉。”
(3).县名。今属 江苏省 。因境内有 昆山 而得名。
(4).指昆腔。 明 王骥德 《曲律·论腔调》:“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崑山’。‘崑山’之派,以 太仓 魏良辅 为祖。”参见“ 崑腔 ”。
昆仑山 的省称。《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 昆山 之玉,有 随 和 之宝。”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美玉珊瑚出於 昆山 ,珠璣犀象出於 桂林 。”
清露
(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云腴
(1).茶的别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青櫺子》:“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 宋 黄儒 《<品茶要录>叙》:“借使 陆羽 復起,閲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瓜分金子,鱠切银丝,茶煮云腴。”
(2).酒。 金 元好问 《李成之王彦华赵孝先以提学命见饷佳酒且求制名》诗:“云腴俗士无风神,红珠女儿茜裙新。”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何必酿云腴。若但杀鷄炊黍。”
(3).传说中的仙药。《云笈七籤》卷七四:“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宋 仲殊 《西江月》词:“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
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小槽
(1).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唐 李贺 《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词:“多病近来浑止酒,小槽空压新醅。” 元 盍西村 《小桃红·临川八景·西园秋暮》曲:“小槽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2).指酿酒。 宋 陆游 《自适》诗“家酿倾醇碧,园蔬摘矮黄”自注:“小槽用緑豆麯。矮黄, 吴 中菜名。”
(3).琵琶一类乐器上架弦的格子。亦代指琵琶。 宋 惠洪 《临川康乐亭碾茶观 * 拨琵琶》诗:“小槽横捧梳妆薄,緑罗綰带仍斜搭;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宋 郑獬 《好事近·初春》词:“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决决
亦作“决决”。1.水流貌。《广雅·释训》:“涓涓、决决……流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悠悠 越 障,决决 闽 海。”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明 何景明 《仲春雨霁出游》诗:“决决松上溜,潺潺石间流。”
(2).形容水流声。 唐 卢纶 《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决决水声湲,重重山色赴。”
(3).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北山经》:“ 决决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 河 。”《广雅·释训》“决决” 王念孙 疏证:“决决,水貌也,故因以为水名。”
秋香
(1).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唐 郑谷 《菊》诗:“露溼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元 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2).一种桂花的名称。 宋 王十朋 《诗序》:“与 万先之 登 丹芳岭 ,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戏觅之,慨然相赠,且言欲施此花久矣,又言花名秋香,一名十里香。”
老盆
指酿酒器。 宋 范成大 《春日田园杂兴》诗之四:“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艳艳
亦作“艷艷”。1.明媚艳丽貌。 南朝 梁武帝 《欢闻歌》之一:“艳艳金楼女,心如玉池莲。” 宋 张孝祥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词:“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 浩然 《荣荣》:“白薯秧伸展着茂密、肥厚的大叶子,在艳艳的夕阳里摆动着。”
(2).浓。 唐 李羣玉 《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千钟方艳艳,三爵未油油。” 王统照 《刀柄》:“﹝主人﹞自己从草囤子的茶壶中,倒出了一杯艳艳的红汁放在矮凳脚下。”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寒英
(1).寒天的花。指梅花。 唐 柳宗元 《早梅》诗:“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寒天的花。指菊花。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 元 曹之谦 《白菊》诗:“见説寒英能愈疾,拟开三逕著茅亭。” 清 周亮工 《墨菊》诗:“把得寒英色未伦,夕餐只认鞠通身。”
(3).指雪花。 宋 范仲淹 《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昨宵天意骤回復,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何翅
见“ 何啻 ”。
七不堪
三国 魏 嵇康 不满当时执政的 司马师 司马昭 等。 司马 集团的 山涛 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宋 范成大 《公退书怀》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顺之 《复官后报京师友人》诗:“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赵翼 《遣兴》诗:“四宜休敢称高士,七不堪难起病夫。”
乡礼
乡间的礼仪、礼节。《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 汉 郑玄 注:“乡礼,春秋射国,蜡而饮酒养老。” 清 丘逢甲 《游东津》诗:“春酒既已佳,乡礼亦不繁。” 清 谭嗣同 《宿田家》诗:“肫挚存野人,繁冗见乡礼。”
卵子
人或动物的雌性生殖细胞,与精子结合产生第二代。即“卵”
南楼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冰雪
比喻清纯
咳唾
(1).咳嗽吐唾液。《大戴礼记·保傅》:“周旋俯仰视瞻无仪,安顾咳唾趋行不得……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百喻经·蹋长者口喻》:“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脚踏长者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五言》:“呻吟咳唾,动触天真。”
(2).《庄子·渔父》:“窃待於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 丘 也。”后以“咳唾”称美他人的言语、诗文等。《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 汤 禹 所以成大功也。” 唐 李白 《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蔡寅 《题琉球竹枝词》:“九天咳唾珍珠价,一卷《骚》歌兰蕙馨。”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短歌
(1)
(2) 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
(3) 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
长揖
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
迩来
最近以来
铃斋
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唐 韩翃 《赠郓州马使君》诗:“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宋 范仲淹 《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铃斋贺客有喜色,饮酣歌作击前筹。” 宋 柳永 《早梅芳》词:“铃斋少讼,宴馆多欢。”
禅观
谓依禅理参究修行。 唐 姚合 《闲居》诗:“何当学禪观,依止古先生。” 宋 陈师道 《比丘理公塔铭》:“日诵《金刚》、《行愿》两经,闔户禪观,不近人事,凡二十年。” 章炳麟 《答铁铮》:“ 明 之末世与 满洲 相抗,百折不回者,非耽悦禪观之士,即 姚江 学派之徒。”
寺院。 唐 钱起 《送僧归日本》诗:“水月通禪观,鱼龙听梵声。”
锦瑟
漆有织锦纹的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仇兆鳌 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 刘盼 ,蹔醉佳人锦瑟旁。” 清 龚自珍 《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玉立
(1) 姿态美好
玉立的少女
(2) 节操坚定不移
(3) 比喻挺立不屈
吴兴
(1).指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 赵 为 吴兴 人,故称。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 吴兴 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
(2).郡名。 三国 吴宝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乌程县 (今 浙江 吴兴县 南)。
(3).县名。属 浙江省 ,位于 苕溪 下游,滨临 太湖 。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