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周尚书八首原文
诗律无寒□邺州,家风洗耳□□侯。□传以酒为真印,万法惟梅不共流。
幸免五经嘲笥腹,可无百尺进竿头。
从来此道飘零甚,戎索惟凭疆以周。
诗词问答
问:次周尚书八首的作者是谁?答:许月卿
问:次周尚书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许月卿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月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诗律
诗的格式和韵律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洗耳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为真
官员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汉书·王尊传》:“迁光禄大夫,守京兆尹,后为真,凡三岁。”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幸免
侥幸得以避免
幸免于难
五经
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笥腹
喻博学者腹中学识之富。笥,指书箱。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我自有笥腹,当奩随,又何用五车书在轿后推。”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戎索
戎 人之法。《左传·定公四年》:“启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预 注:“ 大原 近戎而寒,不与中国同,故自以 戎 法。”后以泛指法令。 唐 元稹 《织妇词》:“早徵非是官家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清 钱谦益 《聊且园记》:“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於庙堂而国论坏,苟然於疆园而戎索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