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原文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
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
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诗词问答
问: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刘禹锡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359-32
参考注释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贺监
唐 贺知章 尝官秘书监,晚年自号 秘书外监 ,故称。 唐 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高楼 贺监 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宋 张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 贺监 犹狂,还散迹、千巖风露。” 清 魏耕 《与祁五兄弟泛镜湖》诗:“湖自 贺监 清,兴是二 祁 发。”
笔踪
犹笔迹。谓运笔之痕迹。《晋书·王献之传论》:“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宋 苏轼 《答王定民》诗:“笔踪好在留臺寺,旗队遥知到石沟。” 宋 梅尧臣 《原叔宅观山水图》诗:“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龙虎
(1) 形容皇帝的气派
(2) 比喻英雄豪杰
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国书
(1).国史。《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北史·崔光传》:“ 光 与 李彪 共撰国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汉 魏 之 陆贾 、 鱼豢 , 晋 宋 之 张璠 、 范曄 ,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 胡宿 《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礼部侍郎 殷弘 齎国书復使 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 德国 亲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颐和园 ,御 仁寿殿 , 亨利 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即国字。 元 揭傒斯 《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 福 又从 林希颜 学国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 蒙古 、汉字。”
北朝
(1). 南北朝 时, 北魏 、 东魏 、 西魏 、 北齐 、 北周 立国北方,史称 北朝 ,以与立国南方,迭相更替的 南朝 ( 宋 、 齐 、 梁 、 陈 )相对。参见“ 南北朝 ”。
(2).泛指北方的王朝。多指少数民族政权。《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昔先帝起 太原 时,欲择一子留守,谋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属我。”此指 契丹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逸文》:“ 景德 中,朝廷始与北虏通好,詔遣使将以‘北朝’呼之。”此指 辽 。
文士
读书人;文人
徐陵
徐陵(507-583) : 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入陈,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监。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编有《玉台新咏》传世。明人辑有《徐仆射集》。独见
(1).独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谓能见人所不能见者。《吕氏春秋·制乐》:“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然而他已怀独见,以为智识阶级独斗政府,革命殊难于成功。”
(2).指一己之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晋宋诗》:“予撰五言诗,於 魏 独取 阮籍 为一卷,而别於 鄴中 诸子。 晋 取 左思 、 郭璞 、 刘琨 为一卷……盖予之独见如此。”
(3).独自看见。 唐 杜甫 《石砚》诗:“巨璞 禹 凿餘,异状君独见。”
(4).单独接见。 唐 白居易 《与承宗诏》:“开独见之路,降非常之恩。”
惊目
使人见而惊奇;引人注目。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多欲主奇造异,作惊目之论,以骇世俗之人。”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闘新。” 明 陈子龙 《游郑戚畹园亭》诗:“药栏藤架犹惊目,文窗稍暗无丝竹。”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 许 ( 许询 )?’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 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 宋 沉辽 《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归心。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谓从学,师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师事 张吾贵 , 吾贵 门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 张生 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説,不愜吾心,请更从师。’”《南史·刘瓛传》:“ 梁武帝 少时尝经伏膺,乃 天监 元年下詔为 瓛 立碑,諡曰 贞简先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唐 义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学 杜 者,今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鲍 两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唯恐
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担心)
【近义词】恐怕
【反义词】放心
【出处】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造句】他做事小心翼翼的,唯恐出错.为了不惊醒他,我生怕发出声音!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转磨
〈方〉∶推着磨转,也指因焦急想不出办法而直转圈子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强调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