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原文
侯服花齐三辅,花天台耸百僚。新章刻花虎,旧德冠金貂。
已作歌襦化,方期执玉朝。
双鞬辞洛宅,千骑向河桥。
鼓角春城暮,莺花故苑遥。
瓜亭犹接轸,棠茇自敷条。
夹道都人拥,迎风驷牡骄。
莫随花乘,空望旆旌飘。
诗词问答
问: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侯服
(1).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1) 夏 制称离王城一千里的地方。《书·禹贡》:“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 孔 传:“甸服外之五百里。侯,候也,斥候而服事。”(2) 周 制称王城周围方千里以外的方五百里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郑玄 注:“服,服事天子也。”旧说以《书·禹贡》所记为 夏 制,《周礼·夏官·职方氏》所记为周制。参见“ 五服 ”、“ 九服 ”。
(2).服王侯之衣。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出连骑以游畋,入侯服而玉食。”参见“ 侯服玉食 ”。
三辅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百僚
亦作“ 百寮 ”。百官。《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孔 传:“僚、工,皆官也。”《后汉书·邓彪传》:“ 彪 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 张怀奇 《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 南朝 ,斑扇当楼拥百僚。”一说,一种奴隶。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百僚的‘僚’分明是‘隶臣僚’的僚,是一种奴隶。”
旧德
(1).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易·讼》:“食旧德,贞厉,终吉。”《左传·成公十三年》:“ 穆公 不忘旧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晋 。”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十餘代衍秀才家,旧德清门世所夸。”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汉 蔡邕 《焦君赞》:“惜哉朝廷,丧兹旧德,恨以学士,将何法则。”《三国志·蜀志·杜微传》:“ 建兴 二年,丞相 亮 领 益州 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 秦宓 为别驾, 五梁 为功曹, 微 为主簿。”《晋书·何曾传》:“可谓旧德老成,国之宗臣者也。”
(3).昔日的德行善绩。《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任敖 以旧德用。”《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吕延济 注:“耆旧美德,前代立功之人,无不皆序其功德也。”
金貂
(1).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 汉 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2).借称侍从贵臣。《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李善 注:“时 粲 为侍中,故云金貂。”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画堂内持觴劝酒,走动的是紫綬金貂。” 清 姚鼐 《送子颖之淮南》诗:“归来风月淡襟袍,势去金貂非等伦。”
作歌
谓作歌词而咏唱。《书·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
执玉
(1).手捧玉器。《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孔颖达 疏:“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玉之大寳,如奉盈满之物。”
(2).谓持玉祭神。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及夫昼漏尽而天宇肃清,月几望而云物晏灿。执玉而进,如将弗胜;受福以归,谦不自有。”
(3).执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区别爵位,因以指称仕宦。《孔子家语·三恕》:“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清 姚鼐 《南唐》诗:“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千骑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 梁简文帝 《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驪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儘自詡东方千骑,夫壻与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河桥
(1).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大庆关 与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镇 之间 黄河 上。 战国 秦昭襄王 建。 黄河 上建桥始于此。 唐 通称 蒲津桥 。《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桥 。” 张守节 正义:“此桥在 同州 临晋县 东,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桥 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昭襄王 始作 河桥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
(2).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贵德县 南 黄河 上。《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桥 ,欲度兵击 迷唐 。”后 吐谷浑 、 吐蕃 皆建桥于此。
(3).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县 西南、 孟津县 东北 黄河 上。 晋 泰始 中 杜预 以 孟津 渡险,始建浮桥于 富平津 ,世称 河桥 。 唐 通称 河阳桥 。《晋书·杜预传》:“ 预 又以 孟津 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 河桥 于 富平津 。”《周书·晋荡公护传》:“从 太祖 、擒 竇泰 、復 弘农 ,破 沙苑 、战 河桥 ,并有功。”
(4).桥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苏武别赞》:“河桥两岸,临路悽然。” 唐 杜牧 《代人寄远》诗之一:“河桥酒斾风软,候舘梅花雪娇。”《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路出山塘景渐佳,河桥杨柳暗藏鸦。”
鼓角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莺花
亦作“鸎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清 孙枝蔚 《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接轸
(1).车辆相衔接而行。形容其多。 汉 张衡 《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雷车接軫,羽盖成阴。”
(2).形容人才济济。《宋书·顺帝纪》:“然犹正士比轂,奇才接軫。”《旧唐书·则 * 后纪》:“观夫 武氏 称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
(3).喻接近,靠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 胡 越 起于轂下,而 羌 夷 接軫也。” 唐 孙恂 《猎狐记》:“然僻居与山藪接軫,豺狼所嘷,若復固拒,是见溺而不援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长沙 忧国,惧足首之倒悬; 臣朔 上书,戒 羌 戎 之接軫。”
棠茇
指 周 召公 奭 居止其下的棠树。 宋 梅尧臣 《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诗:“瓜亭犹接軫,棠茇自敷条。”参见“ 棠树政 ”。
敷条
展枝。《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应瑒 《迷迭赋》:“朝敷条以诞节,夕结秀而垂华。”
夹道
(1) 两侧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两侧
夹道欢迎
都人
(1).京都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李善 注:“《毛诗》曰:‘彼都人士。’” 张铣 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仇兆鳌 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 长安 ,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閲《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諍,都人惶骇。”
(2). 明 代称宫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家人言解》:“内廷呼宫人曰都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 崇祯帝 )望望西洋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时候,便分付传都人侍候梳洗。”
(3).《诗·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诗·小雅·都人士序》:“《都人士》 周 人刺衣服无常。古者长民衣服无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 * 德归壹,伤今不復见古人也。”后人每咏之以慨叹世道之丧乱,礼制之无常。 汉 蔡邕 《逑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寧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驷牡
指驾一车的四匹牡马。 汉 张衡 《司徒吕公诔》:“斿旍从风,駟牡超驤。” 唐 刘长卿 《送邵州判官往南》诗:“看君发原隰,駟牡志皇皇。” 明 何景明 《原有楚》诗:“原有楚,隰有苦,子车駟牡。”
旆旌
亦作“斾旌”。泛指旗帜。《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悠悠卷旆旌,饮马出 长城 。” 宋 苏轼 《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少年独识 晁新城 ,闭门却扫卷旆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