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闻东陵侯,种瓜隐青门。
全身复全名,翘景驰神魂。
博望奉明诏,西去穷河源。
天马大宛来,凿空最蒙恩。
桑梓或匪重,金紫或匪尊。
天机薄者流,颇复艳朱轩。
客卿西上书,季子北陈言。
聂政暴韩市,田光刎都门。
长啸非我徒,永言乐丘园。
诗词问答
问:《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二·左记室(咏史)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
2. 咏史
参考注释
东陵侯
指 汉 邵平 。以种“东陵瓜”而著名。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四:“昔日 东陵侯 ,惟有瓜园在。” 唐 李白 《古风》之九:“ 青门 种瓜人,旧日 东陵侯 。”参见“ 东陵瓜 ”。
种瓜
(1).栽植瓜果。《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与 广陵 卫旌 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钱江事》:“思量尘土染京华,何似青山学种瓜。”
(2).古时幻术之一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倐忽之间,十变五化。” 王利器 集解引 刘盼遂 曰:“《御览》卷九百七十八引《搜神记》曰:‘ 吴 时有 徐光 ,常行幻术。於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便从索瓣,种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及视所賷,皆亡耗矣。’ 黄门 种瓜之説,殆用此事。”《旧唐书·音乐志二》:“ 后魏 、 北齐 ,亦有鱼龙辟邪……种瓜拔井之戏。”
青门
(1). 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 ,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昔闻 东陵瓜 ,近在 青门 外。”
(2).泛指京城东门。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
(3).泛指退隐之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 青门 豪迈, 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少司寇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二:“不畏西风更障尘, 青门 回首得閒身。”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 白社 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4). 汉 青门 外有 霸桥 ,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青门 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去年紫陌 青门 ,今宵雨魂云魂。”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 青门 有垂柳,烦尔寄相思。”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长史 王筠 为哀册,文曰:……背絳闕以远徂,轥青门而徐转。” 唐 王涣 《悼亡》诗:“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6).指 宋 时 杭州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宋 姜夔 《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獠女供花,傖儿行酒,卧看 青门 辙。” 夏承焘 注引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城东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7).曲名。 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青门》,疑是曲名。” 姚文燮 注:“《青门》,曲名。”
全身
(1) 整个身体
她全身都疼
(2) 外文活字一个字母的长度(m字宽),为破折号一半的短划线
神魂
心神;神志
神魂颠倒
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当涂 西南 东梁山 ,与 和县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对如门,故又称 天门山 。历来为攻守要地。《文选·陆倕<石阙铭>》:“乃假天闕於 牛头 ,託远图於 博望 。” 李善 注:“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双闕。”
(2).苑名。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登贤 博望 ,献赋 清漳 。”详“ 博望苑 ”。
(3). 汉 张骞 的封号。《汉书·张骞传》:“ 騫 以校尉从大将军击 匈奴 ,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 騫 为 博望侯 。” 明 刘基 《题陈大初画扇》诗之二:“争似乘槎随 博望 ,玉绳光裹看山河。”参见“ 博望槎 ”。
明诏
(1).英明的诏示。《史记·苏秦列传》:“臣请令 山 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如赐裁定,使臣获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纪》篇末,以为国史书首,以称明詔万分之一,臣不胜大愿。” 刘半农 《欧洲花园》:“但汝既思归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终有归期耳。汝其静俟上帝之明詔。”
(2).公开宣示。 清 龚自珍 《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河源
河流的发源地,特指黄河的发源地
天马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唐 王维 《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大宛
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凿空
空,谓孔道,引申为道路。开通道路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 张骞凿空。——《史记·大宛陈列传》
蒙恩
受恩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平定天下,海内蒙恩。”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右臣蒙恩除尚书兵部侍郎。”《水浒传》第二十回:“小弟便是 晁保正 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髮鬼 刘唐 便是。”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金紫
(1).见“ 金印紫綬 ”。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天机
(1) 上天的机密
(2) 泛指秘密
一语道破天机
(3) 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者流
犹言这个流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説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后用以称某一品类的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长睿 ( 黄长睿 ),书家者流,诗人谱系,故非所悉。”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所以我时常害怕,愿 中国 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郭沫若 《今津纪游》六:“打起金字招牌的道德家者流,突然看见赤裸裸的纯真无饰的艺术品时,有不反射地唁唁狂吠的吗?”
朱轩
(1).红漆的车子。古代为显贵所乘。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朱轩驾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鲍照 《代阳春登荆山行》:“奕奕朱轩驰,纷纷高衣流。” 唐 王勃 《七夕赋》:“驰朱轩於九域,振黄麾於万里。” 清 孙枝蔚 《旅兴》诗:“野店迎朱轩,古渡避青驄。”
(2).朱红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客卿
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
西上
(1).向西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称上。 唐 刘沧 《望未央宫》诗:“西上 秦 原见 未央 ,山嵐川色晚苍苍。” 唐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诗:“ 桂 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2).入门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宾,先据左位,表示尊重。《仪礼·聘礼》:“介皆与,北面西上。” 郑玄 注:“入门左之位也。”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王纲 ﹞与太守 古公 偕见直指使。 古公 自司马郎出守郡,执旧属礼,与公争西上。”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陈言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都门
(1).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 颜师古 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韩愈 《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都中里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 清 顾炎武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刘 接见。询其邦族,曰:‘ 山东 临胊 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永言
长言;吟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孔 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 晋 何敬祖 《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 灵均 以永言兮,绎 羲 文 之所指。”
丘园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賁于丘园,束帛戔戔。” 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 孔颖达 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汉 蔡邕 《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於丘园,慕七人之遗风。”《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羣荐不入官,丘园从所好。”
(2).指隐逸。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上每临朝,多令征四方丘园才能学术,直言极諫之士。” 宋 范仲淹 《与翰长学士书》:“或稍寧息,或得将帅,即有丘园之请,以全苦节。”
(3).指坟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赐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灭。卿丘园亲戚皆保安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节。’” 胡三省 注:“言 董光业 族诛,而 孟知祥 坟墓甥侄皆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