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红楼梦曲-留余庆原文 诗词名句

红楼梦曲-留余庆

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代

红楼梦曲-留余庆原文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诗词问答

问:红楼梦曲-留余庆的作者是谁?答:曹雪芹
问:红楼梦曲-留余庆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曹雪芹的名句有哪些?答:曹雪芹名句大全

曹雪芹红楼梦曲-留余庆书法欣赏

曹雪芹红楼梦曲-留余庆书法作品欣赏
红楼梦曲-留余庆书法作品

注释

《红楼梦》第五回

诗文赏析


[评介]这首曲子写巧姐。巧姐是《红楼梦》中,众我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这是所有的判词和曲子中仅见的例子。
我们通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描写,就可以推知作者在这里并不是赞颂王熙凤的“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曾对铁槛寺老尼静虚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我说要行就行。”所以曹雪芹这支曲子中,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反话正说。王熙凤是一个心机用尽,坏事做绝,一点也不留余地的人,她放 * ,盘肃穷人,逼人毙命,完全是一个“爱银钱,忘骨肉”的人,我们还可以由此想到,贾府以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不正是由于作恶多端,欺压人民,而濒于崩溃的么!作者反复咏叹“留余庆”,是含有深意的。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旗地,虽处于贫困之中,不为贫困所屈服,而以贫困骄人。他对穷苦人非常关切,竭诚救助。邻居白媪,贫病交迫,孤苦无依,曹雪芹照顾她的生活,医治她的疾病。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给她一间,使她不致于流离失所。(见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这样的环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于人民。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的思想表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重至芸斋有所思,羲经明著六兼辞。

    虽然不敢云知也,敢不于知慎勉之。

    近矣看将符已愿,钦哉惟是奉天时。

    二难四美向频较,在彼在兹合识宜。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涸池积槁叶,茆屋围疏篱。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雪点满绿苔,零落尚尔奇。我来不须晴,微雨正相宜。临风两愁绝,日暮倚筇枝。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郡国何时极,羇愁触处生。望随天不尽,春共野兼平。烟树淮南阔,渔盐楚俗轻。飘零五年别,叹息鬓毛更。
  • 作者:吕渭老,朝代:宋代
    梦里相逢不记时。断肠多在杏花西。微开笑语兜鞋急,远有灯光掠鬓迟。辞永夜,失深期。一枝 * 对伤悲。夜凉窗外闻裁剪,应熨沈香制舞衣。
  • 作者:司马迁,朝代:两汉
    标签:古文观止写人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
  • 作者:梁启超,朝代:清代
    极目中原幕色深,蹉跎负尽百年心。那将涕泪三千斛,换得头颅十万金。鹃拜故林魂寂寞,鹤归华表气萧森。恩仇稠叠盈怀抱,抚髀空为梁父吟。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 作者:李若水,朝代:宋代
    楚客赋秋风,表表千载师。衙官生恶谤,此语将谁欺。我欲践逸轨,每苦抽思迟。譬彼款段足,焉能驰险巇。
  • 作者:王庆升,朝代:宋代
    一贫彻骨且安贫,颜范虽贫姓字新。任是富豪能敌国,不知身死属何人。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寒天殊未晓,归骑且迟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