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巫山一段云原文 诗词名句

巫山一段云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巫山一段云原文

黄鹤松间睡,青鸾涧畔栖。
白牛困卧紫灵芝。
丹凤宿瑶池。
唯有灵童放耍。
来往恣情游冶。
通天彻地月明中。
显现至真功。

诗词问答

问:巫山一段云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巫山一段云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巫山一段云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马钰巫山一段云书法欣赏

马钰巫山一段云书法作品欣赏
巫山一段云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黄鹤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白牛

(1).白色的牛。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 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 , 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 唐 司空图 《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

(2).见“ 白牛车 ”。

灵芝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丹凤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灵童

(1).仙童。《云笈七籤》卷一一九:“则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唤灵童,採瑞草,同仙子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赠蓬子>诗》:“驀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2).即童真。受过十戒的沙弥。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韵》:“鉢付灵童洗,香教善女薰。”

(3).神童,聪明的儿童。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看完就回来给父母唱和表演,连名旦在一旁也称赞说是艺苑都罕见的灵童。”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恣情

纵情

游冶

(1).出游寻乐。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三:“游冶水边追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笑人游冶,傍青春那肯出香闺。” 清 黄景仁 《夜宿朝阳阁感怀龚梓树》诗:“当日思君此游冶,白袷春衫制都雅。”

(2).特指留连妓馆,追逐声色。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贺铸 《南乡子》词:“ 二十四桥 游冶处,留连,擕手娇饶步步莲。” 清 纳兰性德 《澹黄柳·咏柳》词:“长条莫轻折。 苏小 恨,倩他説。儘飘零、游冶 章臺 客。”

(3).犹放浪。 潘漠华 《冷泉岩》:“ 梅英 那时年纪正轻,人品既过得去,性子又游冶。”

(1).游荡娱乐。 唐 李白 《君马黄》诗:“共作游冶盘,双行 洛阳 陌。”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柳絮堪撦,似飞花引惹纷纷谢,鶯燕调舌,此景宜游冶。”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张筵演剧,灯火通宵,亦少年游冶之乐也。”

(2).追求声色,寻欢作乐。 唐 白居易 《衰病》诗:“老辞游冶寻花伴,病别荒狂旧酒徒。” 后蜀 顾夐 《木兰花》词:“惆悵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緑。” 清 纳兰性德 《淡黄柳·咏柳》词:“长条莫轻折, 苏小 恨,倩他説,儘飘零,游冶 章臺 客。”

通天彻地

(1).形容本领十分高强。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彀三朝五日遭瘟。”《水浒传》第五二回:“正是要除起雾兴云法,须请通天彻地人。”《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

(2).从天到地,到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平地火焰高三丈,照得通天彻地明。”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显现

显露,露面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抱承,朝代:清代

    古来称君子,不于温饱中。

    举世莫之爱,天亦固其穷。

    然后见言行,可以为世风。

    谁为后来者,素心推我翁。

    结庐虽人境,杳然闭闲宫。

    一函义文经,抱以究始终。

    我来永诀时,犹提主敬功。

    惜哉我翁去,萧然闾巷空。

    负翁日已多,永矢爱吾躬。

  • 作者:张伯端,朝代:宋代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 作者:戴复古,朝代:宋代
    嚣尘不到眼,潇洒似僧家。风月三千首,图书四十车。绿垂当户柳,红映隔墙花。好读天台赋,登楼咏落霞。
  • 作者:郭印,朝代:宋代
    保形保生保命,戒色戒酒戒茶。夜气若要长在,晚食尤宜减些。养心莫如寡欲,存诚唯是闲邪。辨得天清地浊,吞取日精月华。寒灰便是发焰,枯根立可生芽。学者舍本逐末,病眼执著空花。罔穷圣道一辙,徒诵丹书五车。正似炼和金矿,何殊嚼蔗吞查。不知达人到此,元始浩劫为家。燕坐能事毕矣,行遍海角天涯。鉴明不受微垢,玉洁靡见纖瑕。视轩冕如桎梏,弃财宝若泥沙。曲江一轮秋桂,岂容雾掩云遮。盘旋火龙水虎,和合阴汞阳砂。真身自然腾化,驾凤高凌紫霞。哀哉傍门小法,作用千种参差。个个辛苦无成,白首空自悲嗟。
  • 作者:楼异,朝代:宋代
    标签:嵩山

    一片黄云驻不飞,中天帝子欲何知。

    不须更问玉人事,自有嵩高峻极诗。

  • 作者:吾邱瑞,朝代:明代

    外扮军司马王导上:识闇才庸羞贾董。

    参帷幄兼赞王躬。

    契合堂帘。

    欢同鱼水。

    何必诵诗规讽。

  • 作者:熊克,朝代:宋代
    帝调玉烛召春还,仙袂同时度九关。万品饮沾何处得,东风今起道家山。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欲寿吾前酒一行,走三百里火云程。热时却有寒时节,汝母梅花腊底生。
  • 作者:彭天益,朝代:宋代
    此行疑是入天台,云锁岩扉次第开。未得路通游紫府,且随溪转上丹台。藤萝映带皆天设,山水潆洄总地裁。果是仙家遗旧迹,清奇端不让蓬莱。
  • 作者:释守卓,朝代:宋代

    迥脱根尘始识尘,了无所得才真得。

    堂堂独露本来光,越自南兮胡自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