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司马中丞王岱麓公莅政原文
千古忠良逊硕肤,玄裳赤舄又东都。
鸿飞正拟歌遵陆,骥足何须论畏途。
露润菁莪忻过化,炎荒草木庆来苏。
兹行预有观风意,谁绘颠连郑侠图。
诗词问答
问:贺司马中丞王岱麓公莅政的作者是谁?答:王希文
问:贺司马中丞王岱麓公莅政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贺司马中丞王岱麓公莅政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希文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希文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参考注释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忠良
(1) 忠厚善良;诚实
(2) 忠诚贤良的人
杨家将一门忠良
硕肤
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毛 传:“硕,大;肤,美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屡还休册,专逊硕肤。” 明 王世贞 《太保刘文安公挽诗》之一:“海宇推黄髮,朝廷念硕肤。青宫新太保,赤舄旧东都。”
玄裳
黑色的下衣。《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
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鸿飞
(1).鸿雁飞翔。《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苗神客 《乙速孤府君碑铭》:“鸿飞渐陆,振玉羽於元霄。”
(2).鸿雁高飞。比喻升迁腾达,奋发有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乃鸿騫旧 吴 ,作守东 楚 ”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吴质 《魏都赋》:“我太公鸿飞 兖 豫 。” 唐 梁肃 《为雷使君祭孟尚书文》:“昔在 天宝 ,滥觴登朝,爰自中兴,鸿飞乃高。”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3).鸿雁远翔。比喻超脱尘世。 唐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诗:“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宋 陆游 《故山》诗:“老尉鸿飞隐市门,千年犹有旧巢痕。”
(4).哀鸿遍飞。比喻灾民极多。 唐 李峤 《攀龙台碑》:“既而六师鱼渍,九野鸿飞,竟兆天亡之徵,卒成土崩之势。”
遵陆
沿着陆路;走陆路。《诗·豳风·九罭》:“鸿飞遵陆,公归不復。” 宋 杨万里 《江行七日阻风至繁昌舍舟出陆》诗:“管取如今遵陆了,云开风顺水东流。” 胡蕴 《过临平》诗:“舟来 禾郡 初遵陆,车到 临平 不断山。”
骥足
比喻高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鷄群。” 清 刘大櫆 《送孙明府迁任凤阳》诗之一:“循吏声名动九閽,通才驥足岂辞繁。”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 * 》:“使起案之权,全归行政官之手,则议员自放弃其识见,有为之士,无从展其驥足。”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畏途
险恶可怕的路径,比喻做起来很危险和艰难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他将此视为畏途
菁莪
(1).《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 晋 孙楚 《故太傅羊祜碑》:“虽《泮宫》之咏 鲁侯 ,《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 宋 朱熹 《白鹿洞赋》:“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
(2).《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明 刘基 《送赵元举之奉化州学正》诗:“泮水紫芹香可揽,倚看待佩乐菁莪。”
过化
谓经过其地而教化其民。亦指做地方官。 明 刘基 《述志赋》:“ 鲁 仲尼 之过化兮,焉役役而无所容其身。”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 虔中 为 王文成 过化之地,香火特盛。”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 宋 周濂溪 先生过化 赣 南,未闻从游之士。”参见“ 过化存神 ”。
谓经手花费钱钞。 王任叔 《疲惫者》:“我这二十年作工里,每年十元算,也得有二百元钱了。我这两百元钱,可不知谁给我偷了!我也不曾娶个把老婆,生个把儿子,过化去一百二百。”
炎荒
指南方炎热荒远之地。 晋 傅玄 《述夏赋》:“清徵泛於琴瑟,朱鸟感於炎荒。”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远自炎荒,忽至霄汉,秘文副掌,浅陋无堪。” 清 赵翼 《人面竹》诗:“炎荒物产奇,篠簜出意态。” 周咏 《感怀》诗之六:“销磨髀肉羞看剑,落寞炎荒嘆处囊。”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来苏
(1).谓因其来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室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 孔 传:“ 汤 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晋 潘岳 《西征赋》:“激 秦 人以归德,成 刘 后之来苏。”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横制八极,克復两京,俗畜来苏之欢,人多徯后之望。” 贝青乔 《杂谣》:“蚱蜢横扑禾秆枯,沟瘠留喘谁来苏。”
(2).草名。《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南朝 梁 张缵 《离别赋》:“犹合欢之蠲忿,如来苏之释劳。”
(3).药名。为含有50%煤酚的肥皂溶液,棕色,有毒。有做消毒剂。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颠连
(1) 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
(2) 困顿不堪
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西铭》
郑侠图
《宋史·郑侠传》载, 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长沙》诗:“ 郑侠 图曾伤目击, 陈琳 檄可愈头风。” 清 杨中讷 《高邮道中书事》诗:“空怀忧国 长沙 泪,难绘流民 郑侠 图。”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中丞欲请 敖仓 粟,司諫先陈 郑侠 图。”亦省称“ 郑图 ”。 清 张英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亲见閭阎凋敝甚, 郑 图还与绘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