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原文 诗词名句

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原文

竹木周遭茅屋低,远山澹澹草萋萋。

长日闭关惟扫榻,清斋爨鼎或蒸藜。

君如有意开牖北,我亦无端识云西。

梳翎双鹤松阴静,弹舌一声今古齐。

诗词问答

问: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王翚仿曹知白小景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

参考注释

竹木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 刘难 、 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 南夷 ,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唐 孟郊 《游城南韩氏庄》诗:“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周遭

周围;四周

她对周遭的环境抱着疑惧的态度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澹澹的湖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萋萋

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 崔颢《黄鹤楼》诗

长日

(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郑玄 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孔颖达 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北周 庾信 《周圆丘歌》之八:“乘长日,坏蛰户。” 倪璠 注:“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长至。’《正义》曰:‘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太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一说指冬至。《孔子家语·郊问》:“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王肃 注:“ 周 人始以日至之月。冬日至而日长。”参见“ 长至 ”。

(2).漫长的白天。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令狐 相进 李远 为 杭州 。 宣宗 曰:‘比闻 李远 诗云:“长日唯销一局碁”,岂可以临郡哉!’” 宋 徐玑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緑阴。” 鲁迅 《彷徨·示众》:“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3).指整天、终日。 明 陈大声 《粉蝶儿·富文堂宴赏》套曲:“闲将緑綺弹,静把《黄庭》註;兰汤新浴,长日一尘无。” 明 袁宏道 《致兰泽云泽叔》:“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

(4).平时,经常。 唐 杜甫 《泛江》诗:“长日容杯酒,深江浄綺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长日频云乱,临时信孰传。”

闭关

(1) 封闭关口,比喻不与外界交往

闭关锁国

(2) 佛教中指僧人独居,一个人专心修炼佛法,与外界隔绝,满一定期限后再外出

扫榻

打扫床榻,表示欢迎客人

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屐迎。——陆游《案题徐载叔东庄》

扫榻以待

清斋

(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所。”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籙龙蛇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文王 清斋三日,沐浴圣体。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驾再去求贤。”

(2).谓素食,长斋。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中夜饥肠自雷转,清斋三月常无盐。”

(3).清静之室。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乐,六月清斋午梦凉。”

爨鼎

犹沸鼎。 唐 司空图 《后安南碑》:“遗孽偷魂,数将烬灭,鱼穷爨鼎,蚁惧搜穴。”

蒸藜

(1).煮野菜。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

(2).古传 孔子 弟子 曾参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 汉 班固 《 * 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梳翎

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唐 郑颢 《续梦中十韵》:“日斜乌敛翼,风动鹤梳翎。” 唐 温庭筠 《游南塘寄知者》诗:“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松阴

亦作“ 松荫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弹舌

犹摇舌。谓唱念、说话等。 唐 李洞 《送三藏归西天国》诗:“十万里程多少磧,沙中弹舌授降龙。”自注:“ 奘公 弹舌念梵语《心经》,以授 流沙 之龙。” 元 迺贤 《铁钵盂》诗:“山僧偶弹舌,引得老龙蟠。”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声音不二门,古译音不準,既辩之矣,予能肖弹舌,依今译大摄小,亦能以大摄小书,然而不废古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见通今之难胜於博古。”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寇准,朝代:宋代
    风骚离处谢知音,公退何妨纵野吟。弱柳不能牵别恨,片云应念识闲心。沙平古岸春潮急,门掩残阳暮草深。凝望江皋动幽兴,数声钟磐出西林。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岁晚伤局促,散怀唯小园。鸣禽下荒寂,孤木倚高寒。闰月长蔬甲,清霜瘦竹竿。荆人重鲜食,怪我厌鱼餐。
  • 作者:王迈,朝代:宋代
    昔共从师未裹头,如今双鬓各惊秋。我无突兀万间厦,君自昂藏百尺楼。风雨苦多时事恶,英难示遇老天愁。相思一夜不成寐,早起题诗寄便邮。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几片云飘几点雨,倏开霁为倏生风。

    饶知祗益千愁剧,愧是群称一念通。

  • 作者:石介,朝代:宋代
    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其道卒无患,二子为藩离。吾才诚驽弱,十年空孜孜。韩阃与柳阈,岂敢辄潜窥。二氏方肆行,斯文日已衰。手持万丈斧,欲往断其枝。以次及根柢,使不复蕃滋。高生吾之壻,乃肯从吾为。示我文一编,言辞不葳藤。翅羽虽尚短,已去磨尾箕。气力虽未全,已能搏蛟螭。吾日觉老大。韩柳难企斯。吾子年始壮,勇若熊与羆。李汉不足慕,晦之当并驰。
  • 作者:沈瀛,朝代:宋代
    才听笛声三弄。关捩一时都动。收拾去来休,三脚驴儿相送。珍重。珍重。归去好生作梦。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 * 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言之已莫补,放我浑丹凤皇羽。
  • 作者:区仕衡,朝代:宋代
    岂少安危事,柴门独倚楼。溪才通舴艋,林已叫钩辀。归鬓霜俱落,冥心水不流。荆轲何用咏,剑术转堪羞。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疏密通宵无间作,氤氲傍晓乃徐停。

    土香气润迟行马,麦坂迎眸更濯青。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园菓已熟实未坠,野卉已老叶未瘁。菊丛是时方发荣,潭上篱边俱有为。一从潭岛辅长年,一自篱根图暂醉。今将移近省中兰,壅培早与陶潜异。黄土肥浓沃井泉,朱栏屈曲侵阶地。劲风不到何动摇,清露能沾谁著意。看看重九各登高,金蕊满头无所忌。及此频邀同舍欢,向来莫羡锺繇赐。我家蓬藋不足云,强对嘉章颜起愧。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